2023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件【完整版】

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

政治教育课件

  各位老师,同志们: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也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意蕴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征程,同时为新时代高校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提供了精神指引。

  (一)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立“以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之志气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引领党的奋斗方向,在伟大建党精神中起着导向作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信念的树立以理想为前提,理想的实现以信念为基础。回溯党的百余年历史,创始人多是积极投身中国社会改造洪流的热血青年,他们立足于苦难深重的国家,立志救民于水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在马克思主义引领下,他们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由此,中国共产党在风雨飘摇中艰难诞生。共产主义理想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脊梁,他们登山越岭、披荆斩棘,在道路曲折、任务艰巨的情况下,坚持不懈地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光荣道路上前赴后继。

  理想是人们确立价值追求及人生归属的精神支柱。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在知识与心理层面都尚未成熟定型,容易受到外界错误思潮的误导。这就需要高校讲好伟大建党精神,以革命先辈的事迹来培植大学生的红色基因,把握好大学生所处的“灌浆期”,以饱满的“精神阳光”和“思想水分”为大学生提供充足营养,进而激励其以正确的方向作为引领、以崇高的信念作为支撑,树立远大志向,明确奋斗方向。

  民族复兴既是广大人民生发于心的美好愿景,也是当代青年应当践行的重大使命。面对人民和时代交付的重大使命,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勇担重任,砥砺前行。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深化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解,促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还能激励大学生接过革命先辈以血肉之躯捍卫、传递的接力棒,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作为前进动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赶考路、复兴路,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全人类解放而接续奋斗。

  (二)有助于锤炼大学生意志品质,培“不惧艰难险阻”之骨气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彰显党的奋斗价值,在伟大建党精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基石。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为让民族摆脱任人欺凌的悲惨命运而艰苦奋斗,为让国家改变一穷二白的贫困面貌而奋起直追,为让人民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而艰辛探索。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时刻彰显和诠释着初心与使命的内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昭示着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并贯穿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红军将士不惧风餐露宿,克服缺衣少食,以顽强的意志突破一道道天险,翻越一重重高山,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敌人。在艰苦卓绝的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始终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中国油田建设取得新突破作出贡献。站在崭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面临的时代任务已截然不同,但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的初心不变、使命未改。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任重而道远,只有继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才能持之以恒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根基。

  新征程的接力棒已传至青年手中,党的初心、使命也终需由青年群体来践行。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伟大建党精神教育,并推动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深化大学生对于党的性质、宗旨与奋斗目标的理解,促使其自觉继承先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优良品质与精神气概。大学生在实现所立之志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勇于担当使命、不惧艰难险阻之骨气,并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刚正挺拔的骨气来抵御诱惑、直面困难、解决矛盾、化解风险,才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奋楫笃行,更坚定地向崇高的理想目标进发。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之底气

  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高尚情怀,也蕴含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使大学生掌握近现代中国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信念与政治情感的双重认同。

  ***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正是由中华文化培育而来。它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外现革命文化的核心价值,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统一。“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忍看山河碎,愿将赤血流”的吕惠生、为免除下一代的苦难而甘愿“把牢底坐穿”的何敬平……无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宝贵生命诠释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他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荣事迹始终保持着鲜亮底色,他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始终散发着勃勃生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

  红色精神生生不息,红色血脉代代相传。作为传授知识、培育精神、塑造人格的前沿阵地,高校承担着提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应当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运用好这一重要育人资源。高校可通过多种方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深刻认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本色,深刻理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崇高情怀,深刻体悟革命先辈用斗争与牺牲换取和平与幸福的重要价值,从而强化大学生斗争意识,促使其增强斗争本领、站稳人民立场,以十足底气主动肩负“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应当在遵循发挥主导性、重视主体性,坚持知识性、兼顾价值性,保持传承性、实现创新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主导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发动力量”,应当重视并发挥自身作用,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专业素养,用生动鲜活的语言讲好建党故事。主体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精准分析其性格特征,科学把握其认知规律,在充分了解其“想学什么,想如何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领域深耕,深刻认识并充分发挥自身在这一领域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功底,解读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内涵。此外,教师还应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内蕴的崇高品质提升自身品格,将自身具有高尚品行和美好情操作为教育学生的前提,以潜移默化的育人方式实现浸润人心的良好效果。

  2.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运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范式,运用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例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开展教学,为大学生搭建各类汲取建党知识的平台,拓宽大学生发挥主体性的空间;
通过举办各类辅助教育活动开展思政课教学,鼓励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促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切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潜移默化地接受伟大建党精神的熏陶,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价值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识到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价值,并通过教学将其价值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知识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围绕知识传授这一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在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过硬的理论功底克服“本领恐慌”。

  1.要认识到知识是获取价值的载体,价值是传授知识的目的。高校思政课教师不能将思政课当成纯粹的“政治宣传课”讲解,令大学生“以背诵为任务、以应试为目的”,仅仅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应当打造出具备价值引领功能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则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如何做到让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从“枯燥”“乏味”到“爱听”“想听”。

  2.高校思政课课堂在坚持知识性的同时应当兼顾其价值性。在讲授伟大建党精神时,思政课教师可以从党的光辉历史出发,透过革命先辈诸多“以身许党、以身报国”的生动鲜活的英雄事迹,引导大学生感悟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在向大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其培育“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为大我”的崇高价值观。通过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知识传授,大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更充分地体悟党的理论,更深刻地理解党的精神,自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自觉以正确的价值原则指导实践,在未来的学业和工作中以艰苦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

  (三)坚持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传承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革命品质和革命情怀,把红色基因渗进血脉,用自身的专业素养为革命先辈传递的接力棒培养“接棒人”。创新性主要是指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其内涵意蕴直接挪用、全盘照搬,而应当结合实践要求与时代需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质作出与时俱进的解读。

  1.要做到创新引导下的传承。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还要结合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以创新视角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品质特性与时代意义,并传承与发扬,从而实现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2.要做到以传承为基础的创新。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继承革命先辈优秀品质的基础之上,将不惧艰险、不畏牺牲的精神创新转化为新时代不怕苦不怕累的忠诚品质;
将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意志创新转化为忠于理想信念的崇高品格。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能够确保伟大建党精神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赓续不辍,青年一代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仍有先进的、高尚的精神力量作引领。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以伟大建党精神巩固大学生理想信念,锤炼其意志品质,厚植其文化自信,以达到立志气、培骨气、植底气的效果,推动其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需要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努力营造导向正确的育人环境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讲好伟大建党精神。

  1.丰富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师要把握好DS人物和DS故事这两大要素,结合当前国情开展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DS教育,使伟大建党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2.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优化教学板块。例如,通过借助叙述伟大建党精神的一系列优秀纪录片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力量与特质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课堂,用绘声绘色、形象生动的传达方式,向大学生传递建党知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理解,还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趣味性,从而促使大学生获得较好的课程学习和吸收效果。

  3.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与精湛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其在课堂上能否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中学习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用***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教师头脑、指导教师工作,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政治素养,提升其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教师只有“真学真信”,才能“真教真用”,只有打造一支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乐教善教、潜心育人、品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教学工作不偏轨、不错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满怀信心、“理直气壮”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

  (二)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在立足理论课堂的同时,应当不断拓宽教学渠道,重视实践教学的应用。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器”,不仅能够扩展课堂教学的外延,对课堂教学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而且能够促使大学生深入理解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推动所学、所想、所做三者的辩证统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止步于课堂教学,而应当在丰富的实践中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层内涵与要义。

  高校应坚持实践逻辑,有计划地组织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各项实践活动,使得大学生在创新、自主、协作等多维实践中强化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一是开展经典影视赏析活动,通过挑选建党题材的高质量主旋律影片,吸引全校范围内的师生共同观看,并组织观影感想讨论、观后感收集等系列工作,用优秀的影视作品引起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共鸣。二是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为大学生推荐有关建党历史的系列优秀阅读书目,以读书交流的形式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怀。三是举办DS知识竞答比赛,督促大学生全面细致地掌握建党历史的系列史实及理论知识点,进而激发大学生学习DS知识的动力。通过开展以上实践活动,能够增强理论课堂的说服力,有助于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理解伟大建党精神超越时代的深刻价值,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效。

  (三)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发挥好伟大建党精神作用的重要载体,更是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途径,高校应将伟大建党精神的精华特质渗透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1.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高校应当重视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教育意义,依托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的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宣传伟大建党精神,通过多种途径使伟大建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认知与行动,促使其知行合一。高校应积极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利用好校报、校刊、校园网及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浓厚的知识氛围、爱国氛围吸引大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在日积月累的浸润中,在耳濡目染中,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对大学生的影响。

  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景观。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校史故事,赋予校内文化景观以独特鲜活的爱国内涵。以东北大学为例,陈列于“一二·九”花园内的“一二·九”运动群雕就是一处兼具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的校园文化景观。群雕再现了东北大学学子在“一二·九”运动中毅然行走在游行队伍前列的恢弘场景,这不仅是“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校训精神的形象解读,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各高校应当利用好校史馆这一重要基地,在进行校史知识普及教育时引入时代背景,将DS与校史紧密结合,帮助大学生更加真切直观地体悟伟大建党精神,促使大学生润养心灵。

推荐访问:将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件 建党 课件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