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11篇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一、调研目的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二、调研对象20xx年9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11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11篇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1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对象

20xx年9月,我们对全区9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质量调研,参加这次质量调研的学生有1415人。

三、调研工具

这次调查的工具:

编制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和第十一册。

四、调研分析

1、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33道题。其中第一大项4道题是计算能力的评价,包括分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数乘加(减)计算、分数连乘和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运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第二、三、四大项20道题是对概念掌握水平的评价,以新学的知识为主,适当渗透了五年级下学期的主要知识;第五大项2道题是评价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和绘制统计图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第六大项7道题是评价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加这次期初质量调研的1415名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情况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和有关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92.1%(计算)和86.7%(概念),其次,学生对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十册的统计和长、正方体的认识等也掌握较好。但是,学生对手脑并用移小棒的实践操作题、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概念题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体分析。

(1)计算能力。

这次测试口算能力的有8道题,测试笔算能力和简便计算的有5道题、解方程有3道题、解文字题有2道题。从表中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确率达97.6%,有16个班学生的正确率在98%以上,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口算的训练。有关分数乘法的笔算,包括简便计算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确率达93.1%,即使相对薄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学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的学习水平也比较理想,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1.2%和87.4%。

从学生卷面看,计算部分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②书写不规范,解方程格式不对,写倒数用了等号连接。

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概念理解。

这次测试概念掌握情况的题共有20道题,其中填空题10道、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五年级学过的数的整除和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数乘法意义的填空题第2、3、5、8小题,选择题第1小题,判断题第3小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本册单元基本概念教学是比较扎实的。此外,有关五年级所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掌握得也较好,如考查分数意义理解的填空题第1题,正确率达98.8%。;考查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题第7小题正确率达90.3%、判断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90.8%。

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个别综合性高的概念题学生正确率明显偏低。主要是填空题第4小题(50.2%)、第9小题(63.3%),选择题第3小题(68.9%),判断题第4小题(62.5%)。填空题第4小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方体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3个知识点,造成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单位名称的变化。选择题第3小题综合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画图识图3个知识点,一些学生看不懂图意造成错误,反映出分数乘法意义教学中教师画图时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过程不够清晰。

(3)操作能力。

这次测试操作能力的动手动脑题共有两道题,第1小题移小棒是一道开放性操作题,这道题既测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2小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学的绘制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绘制、分析条形统计图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达88.4%,全区有三分之二的教学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题移小棒失分较严重,平均正确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学生对这种题比较陌生。

②平时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想象能力。

③教师阅卷有误,把移动3根全部看作移动2根判错而扣分。

④参考答案不全面。

(4)解决实际问题。

调研试卷设计了7道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第3题和第5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掌握情况外,其余5题都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其中,第1题重点测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第2题重点测试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看出,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确率达80%。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题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确率超过90%,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确率还不到75%。我们希望这些班级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解题过程的指导;二是练习设计要精细,强化基础并兼顾提高;三是辅导学生要耐心,及时查漏及时补缺。

五、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表明,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看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都在88%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2、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比较大,但是存在明显缩小的趋势。这次调研考试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与班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级期末考试相比分别缩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毕业班教学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给后进学生补差上是有效的。

3、从学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一册第一、二单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4、学生在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验算等)、动手实践、综合应用概念以及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学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希望各校通过这次质量调研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还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缺乏研究,机械练习多而有变化的综合性练习少。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2

一、调研目的

1、了解全区新一届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学科管理和数学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对象

20xx年9月,我们对全区9所小学的六年级学生进行了质量调研,参加这次质量调研的学生有1415人。

三、调研工具

这次调查的工具:

编制的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2)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册和第十一册。

四、调研分析

1、总体情况。

这次质量调研试卷共设计了33道题。其中第一大项4道题是计算能力的评价,包括分数加法、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数乘加(减)计算、分数连乘和运算律在分数乘法计算中的运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第二、三、四大项20道题是对概念掌握水平的评价,以新学的知识为主,适当渗透了五年级下学期的主要知识;第五大项2道题是评价学生手脑并用、动手实践和绘制统计图并分析统计图的能力;第六大项7道题是评价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加这次期初质量调研的1415名六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总体情况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和有关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分别达到:92.1%(计算)和86.7%(概念),其次,学生对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第十册的统计和长、正方体的认识等也掌握较好。但是,学生对手脑并用移小棒的实践操作题、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和稍复杂的概念题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体分析。

(1)计算能力。

这次测试口算能力的有8道题,测试笔算能力和简便计算的有5道题、解方程有3道题、解文字题有2道题。从表中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确率达97.6%,有16个班学生的正确率在98%以上,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口算的训练。有关分数乘法的笔算,包括简便计算在分数乘法中的运用,学生学习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确率达93.1%,即使相对薄弱的教学班学生的学习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学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题的学习水平也比较理想,平均正确率分别达91.2%和87.4%。

从学生卷面看,计算部分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有:

①审题不仔细,看错运算符号或数字,弄错运算顺序。

②书写不规范,解方程格式不对,写倒数用了等号连接。

③错用了简便方法计算。

(2)概念理解。

这次测试概念掌握情况的题共有20道题,其中填空题10道、选择题6道、判断题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五年级学过的数的整除和长方体、正方体等有关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数乘法意义的填空题第2、3、5、8小题,选择题第1小题,判断题第3小题正确率都在90%以上,说明本册单元基本概念教学是比较扎实的。此外,有关五年级所学的基本概念学生掌握得也较好,如考查分数意义理解的填空题第1题,正确率达98.8%。;考查数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题第7小题正确率达90.3%、判断题第2小题正确率达90.8%。

另一方面也不难看出,个别综合性高的概念题学生正确率明显偏低。主要是填空题第4小题(50.2%)、第9小题(63.3%),选择题第3小题(68.9%),判断题第4小题(62.5%)。填空题第4小题综合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正方体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3个知识点,造成这道题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注意单位名称的变化。选择题第3小题综合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画图识图3个知识点,一些学生看不懂图意造成错误,反映出分数乘法意义教学中教师画图时对数形结合不够重视,过程不够清晰。

(3)操作能力。

这次测试操作能力的动手动脑题共有两道题,第1小题移小棒是一道开放性操作题,这道题既测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第2小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学的绘制和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从表上可以看出,学生对绘制、分析条形统计图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确率达88.4%,全区有三分之二的教学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题移小棒失分较严重,平均正确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①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训练很少,学生对这种题比较陌生。

②平时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缺乏对图形变换的想象能力。

③教师阅卷有误,把移动3根全部看作移动2根判错而扣分。

④参考答案不全面。

(4)解决实际问题。

调研试卷设计了7道题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第3题和第5题是测试学生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掌握情况外,其余5题都是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其中,第1题重点测试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第2题重点测试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从统计数据看出,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确率达80%。绝大多数学生通过理解题意,找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题的平均正确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确率超过90%,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班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确率还不到75%。我们希望这些班级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要让学生灵活掌握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点:一是例题教学要扎实,突出解题过程的指导;二是练习设计要精细,强化基础并兼顾提高;三是辅导学生要耐心,及时查漏及时补缺。

五、调研结论

1、调研结果表明,本届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总体看还是比较好的。特别是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内容,学生掌握得较好,平均正确率都在88%以上。这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计算、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教学。

2、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虽然还比较大,但是存在明显缩小的趋势。这次调研考试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与班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级期末考试相比分别缩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毕业班教学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给后进学生补差上是有效的。

3、从学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级数学教师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十一册第一、二单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较好。在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

4、学生在学习习惯(如认真审题、规范书写、细心验算等)、动手实践、综合应用概念以及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等方面还存在明显问题,这些问题在少数学校甚至还比较严重,希望各校通过这次质量调研认真查找自己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五认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教师在教学研究上还存在时间不多,深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新理念重视还不够,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一些教师对练习设计缺乏研究,机械练习多而有变化的综合性练习少。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3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用了xx%-xx%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xx年9月立题;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20xx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4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5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6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断丰富和提高,无论是社会整体还是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尤其是传统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得数学学习变得更为广泛和基础,社会、学校、家庭对小学数学学习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小学课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为了进一步研究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我特别对自己所执教的三年级的35名学生进行了试卷调查与分析,具体的调查内容如下:

1、 学生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2、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

3、 学生所喜欢的数学老师以及数学课堂。

二、调查结果:

(一)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原因

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中年级的学生现阶段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带给他们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主要是觉得数学课堂和其他课堂比起来比较枯燥、无聊。学生对活跃“动起来、说起来”的课堂游戏以及分为最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日常教学中游戏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一味的讲练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数学的目的

大多数小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把数学当作一门考试的学科来对待,或者是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才去学习。总而言之是“被学习”一族占多数,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会给他们的学习数学带来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压力,以至于在数学学习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发挥。一个学生,只有从真正的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学习中尽心尽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还太少,一般的学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压力才学习数学的。

(三)学生对教师的看法。

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年轻的数学老师,在教师教学中学生最为关注的就是教师幽默的教学魅力,可见教师在专业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要注重魅力教学的培养的优美化。绝大部分小学生喜欢欢快、轻松的数学课堂,更喜欢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游戏贯穿始终的数学讲授课堂。孩子们更喜欢在欢快的课堂中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是给他们自身的一种肯定,同时还会以此为荣,从而从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分析:

1、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课堂的氛围存在很大联系,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创设一个愉快的数学课堂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对日后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目的,同时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所以,作为教师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教学改进来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

3、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专业知识也是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因素。所以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个人魅力,让更多的小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7

一、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思维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如何看待课堂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多方面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学习方式,为制定下一步的研究方法和方向提供参考 。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吉子现小学一年级20名学生

方法: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法,在问卷后的括号里填上选项。

三、调查内容和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了《小学一年级数学自主学习的调查问卷》,分别就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方式、学习习惯以及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分析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同,因此教师采取怎样的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学生喜欢怎样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在数学自主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调查,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数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多数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学生喜欢数学上课的时候经常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一些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表示愿意和他人进行交流。学生希望老师适当参与问题的讨论,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对于那种由自己研究,老师

提示的数学问题,学生更感兴趣。调查显示,多数学生不喜欢只有唯一答案的数学题,而是经过分析可得出多种答案的题目。当学生面对难题时希望与同伴合作,一起讨论,乐意小组合作,交流心得。

对于数学作业,三种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课后进行了一次小小的访问,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内做书上或练习册的题目,而对于课后的家庭作业,更喜欢有点实践性的问题。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分析,根据本次问卷孩子的情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意志。意志就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是人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又处于发展过程中,在自主学习数学时总会碰到看不动、理解不透的地方,这时就很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放弃决定。所以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表现出色,就给予充分赞赏。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不横加指责。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工作中应努力树立学生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五、采取措施:

1、引起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动机引起的,所以激发学习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动机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引起学生参与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这就为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提供了原动力。

2、努力创造条件,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还需要有参与学习的机会。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真正的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把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反馈回的零乱无序的信息,抓住实质,认真梳理,

归类。及时做"到位"点拨。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不仅让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而且还要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在全方位参与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六、总结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对学生本身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我们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如何适应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如何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措施等等。因此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更要清楚自身需要有哪些提高,要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科学使用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学习的效能。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8

一、课堂教学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成功在于达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的课堂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目标,忽视过程和方法,淡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课堂教学努力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全面有机结合,具体体现在:

(1)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把知识和技能目标作为基础和突出其地位的重要目标。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全面而扎实的,他们可以及时地扩展和拓展相关知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从掌握学生知识和训练学习技能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课堂都是平淡、扎实、有效的。

(2)注重过程和方法目标,构建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说明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有效活动的过程。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主体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际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释。老师精心为学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有趣地学习数学。学生通过运算、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来尝试和探索新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是显而易见的。东升的、实验的侯曙光、育才的邓、广场的、牛心台的赵大勇、春明的孟春元、高台子的等老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效数学活动等方面做得很好。他们上的课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把数学做的很透彻是值得称道的。老师已经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理念;。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及时恰当的熏陶和感染。找准时机,不要刻意进行与课堂教学没有联系或者牵强附会的情感教育。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方法得当。虽然今天的数学教学受到纸笔考试评价的制约,但大多数教师并不太注重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但他们仍然可以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目标,这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和必要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料,为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欣赏,使人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和感染无处不在。

(二)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师采用新课程中最基本、最常用的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讲解应用扩展结构模型组织教学,使教学环节清晰,注意各要素的和谐。并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

1、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有所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大多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创造一些有效、新颖、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发现、思考、提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因为创造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数学生活引发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数学思维。大多数教师可以借助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合理提取数学信息,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2、建立数学模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效开展建模活动。特别是在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教师可以掌握各个领域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各个领域的教学理念。空间与图形紧紧抓住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核心,借助直觉,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主动过程,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广场的刘俊峰教授的圆柱体表面积,东升的王申云教授的四边形分类,赵娜教授的辨向,连峰的马世炎教授的理解路线都体现了这一领域的教学特点。在统计与概率部分,统计学概念的训练是教学的核心,学生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连峰的王澍三年级教《均值与方法》,连峰的刘二年级教《统计图》等。,都非常重视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并重视学生个人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经验。教学效果不错。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带领学生在建模方面做得很透彻。

3、说明应用扩展的设计是有层次和层次的。它既考虑所有人达标,又注重个体发展,有数学的深度拓展。老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都会精心设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清晰自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可以适度把握每个环节的教学,并以此为重点。

(三)教学内容体现合理性。

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尊重教材和灵活控制教材结合起来。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灵活性更强,这无疑对教师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春明小学的刘茜、辛鸣小学的杨军、广场小学的陈艳、牛心台小学的蔡慧英、卧龙的郝云峰、高台子的刘娜等老师尊重并善用教材。同时,根据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实际和个人研究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重组和再造。整个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数学思维丰富,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概念教学的突破。数学概念是数学现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个数学知识结构的基础。数学概念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一般,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从浅入深,新概念逐渐形成。还原概念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注重实际应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概念,只要会使用,而这种使用只是通过大量实践才形式化的,大多数学生只有一点知识,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今天的概念学习应该把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在实践中应用概念结合起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此,把握概念的本质,分析概念的内涵,对于真正理解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概念教学,我们看到了很多老师成功的教学。高太子严复老师讲授的“面积”一课为学生构建了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下,充分理解物体或封闭图形表面的大小概念。学生对物体表面、闭合图形及其大小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再比如,很多老师上过《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教师尽最大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和认可分数的学习过程。感受学生在折叠、绘画、绘画过程中分数的意义。进入概念的本质理解是令人欣慰的,它不再是一种形式记忆。

(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视听教学设备,通过精致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密度。东胜小学、莲峰小学、春明小学、牛心台小学、高台子小学、辛鸣小学、大禹小学的教师对现代电教的利用率较高。许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视听教学。很多老师自己做课件。这说明教师意识到了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具备一定的现代视听技术。

虽然我们在调查中看到,各个学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突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关注,教学能力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概念理解和实际操作层面予以关注。教学能力有待提高。课堂上很少有精彩的高潮,更多的是普通的高潮。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控制能力和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同一所学校和不同学校之间都很明显。教师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适应工作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意图需要深入研究。

阅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辑意图,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数学知识的载体,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教学中的许多事情都依赖于教师潜心学习,从而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注重隐含的数学思维方法。在调查中,我们感到教师没有吃够课本,没有把握教学目标,没有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有些老师需要改进,尤其是学习内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它所承载的数学信息,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刻。此外,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不仅呈现数学知识,还涉及到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所有的新知识都以集中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分散的方式出现。老师对这个把握不够。

(三)对形势的认识和创造有待提高。

情境教学深受教师喜爱。很多数学课都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有吸引力。然而,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一些偏差,表现在:一是情境是为了生活情境,许多教师的生活情境的独特性误会让全班觉得生活的内容太一般化了。上课之初,问题情境创设尤为突出。似乎从学生已有知识的积累中获得的重要数学情况已经消失了,或者说是非常罕见的。其次,设计的情境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缺乏有效性。情境与数学内容关系不大,仅限于激发学生兴趣。有些情境中蕴含着数学思维,但教师使用不当、漫不经心,缺乏对情境中数学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太低;概括。

教师在课堂上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他们的积极性已经下降。教师倾向于理性思考,对小组合作学习很有把握。但是其目的、时机、过程的设计都不够好

(五)缺乏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老师的评价是一堂数学课的关键,是每一个重要部分的点睛之笔。德国教育家狄多修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技巧,而在于启发、唤醒、鼓励。&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准确、到位的评价,会引导学生往准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感觉教师普遍淡化了评价活动的设计,缺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的即时评价,大多是表面的。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评价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够重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做出有效的评价。还有,老师的教学机智不够。

(六)缺乏数学活动经验

在一些低年级的班级里,发现学生们忙着东拉西扯,教室里凌乱嘈杂,这就是&活动&是外大于内,手脑脱节,目的性差。学生积极参加活动,但有活动但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活动的价值就会丧失。中高年级学生不缺乏活动的目的性,但活动体验的深度不够,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思维较少。缺乏创新和个性。

(七)预设太强

课堂教学没有良好的预设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动态生成,注重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基础。老师展示了什么

第一,加班教学。在一堂课上,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而加班上课,有的老师则后悔自己没能完成全部内容。

第二,我们对课堂上的一代关注不够。第一,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生成。学生的思维是丰富多彩的,有些内容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机会,产生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表达想法的欲望不够强烈。来自自我生成的东西很少,一是说明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学生现有一代老师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对解决不了的问题关注起来往往是大大咧咧的。按照既定和预设的教学进行。

第三,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过程,大多被动听课,被动执行老师的指令,鲜有新鲜的课堂教学出现。

(八)课堂缺乏深度思考。老师对学生的思考不够深入。《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要有思想性,要有思考的价值。不应该随便回答,应该经过一番思考后再回答;问尽可能少的能不假思索回答的问题,最好不提。大部分课堂老师问很多问题,学生都能顺利回答。经过慎重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足以说明学生经历了数学思维,获得了数学经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很少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大多是有形的、无效的。教师如何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更有思想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研究。

(九)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缺乏有效性

教师有一定的视听应用意识和操作技巧。然而,现代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电教的使用不能满足促进教学的需要。为了电教而电教的现象仍然是普遍现象。

三、下一步学科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教师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自我成长的意识,数学的发展离不开那些热爱数学的老师。很多老师都根植于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积极的自我提升,对工作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数学才能快速发展。实验小学密书教案中侯曙光老师足以震撼你真的很努力,不愧是市级优秀教师。东升的王申云做了精致有效的课件,不禁让你赞叹她的课件已经进入各种网络,成为共享资源。高台子的抓紧时间和别人交流学习教学问题,育才小学的邓花钱买了一个学习网站,一直到现在。这些都让你觉得他们是在为进步而奋斗的人。教师本身的这种自觉的理解和行动是需要被认可的。作为领导者和研究者,我们应该给予教师积极的关注和鼓励来发扬光大。

(二)利用好校本教研的便利位置。校本教研非常有效,可操作性很强,关键是领导要多加重视。据了解,我区春明小学、广场小学、辛鸣小学、高台子小学、莲峰小学都非常重视数学的校本研究。从开学开始,他们就以课堂教学观察和讨论的形式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是当前乃至未来教学研究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关键是学校领导要加强认识,带领学校教师重视具体操作方面的研究和专业指导,脚踏实地地学习,提高学校的学科教学水平。

(三)专项研究和实体实验

鉴于以上调查的利弊,可以说,经过近五年的课程改革实验,我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成熟。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教师的心中。我们要研究的是通过专题进一步优化课改实验。我们在一些领域的一些内容的操作符合新课程理念,可以在各个层面推广。在教学方法上,如使用自制的视听教学法,在学习内容领域的研究上,如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教学,空间和图形部分都有效地经历了过程学习,包括概念教学的突破,而我们的不足,如来自内容领域的,需要进一步探讨。从内容到方法,从形式到效果,从教师到学生,从理念到操作,要上下结合,齐心协力,以专项研究为切入点,扎实实验。

(四)加强骨干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总有一些老师站在最前沿。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老师,充分利用这些可用的资源。每个学校都有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学科教师。重视学科教师建设,让骨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普通教师快速成长。从我区层面来说,将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继续充分发挥名山数学中心教研组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这些老师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科骨干。用在整个小区和我们学校。此外,本学期选拔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将促进我区小学数学学科的发展。领导要充分发挥肉类替代品的作用。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调查结束后,我们三位研究人员将从整体的角度制定我们下一步的教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在全地区开展专题互动研讨。

利用名山师范学校的网站和名山区小学数学教师的qq群作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导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以各责任年为单位,开展各责任年要求的教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在不同的年份上课,不同的年份会有不同的问题和想法。每个人都会开展适合自己年份的教研活动,保证教研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9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用了xx%-xx%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xx年9月立题;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20xx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10

一、作业现状的解剖:

就当前的作业现状而言,关注作业内容与形式变革的有很多,而关注学生需要及认可怎样的家庭作业却很少。为此,经过调查、实践与反思,本着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对现有的作业进入了深层次的反思,觉得新课程下的作业应该以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多渠道,着眼于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以心理认可为突破口,学生喜爱的家庭作业,提高家庭作业高效性。因此对学生和家长就作业的看法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

1、有51.8%的学生回答“老师不是根据你们的不同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来安排数学家庭作业。”

2、有80.4%的学生回答“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中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操作作业。”

3、有32.3%的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没有与人合作的经历。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二)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从上述调查问卷中不难看出,学生、家长对于现有作业的形式与内容存在着不满意的现象,其表现在:

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而在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面前,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从而使作业成为了一种呆板的机械训练。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期望是越来越高,对孩子机械的背诵口诀,默写,做大量的口算作业等等这样原本常规的作业,大多持的是反对票。家长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样单一形式的作业中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思维,不利于孩子自我认识,自我潜能的发展。

教师在作业中迷茫,自己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是为了强化教学效果,但学生怎么反而不接受呢?到底怎样的作业是适合他们,怎样才能让学生认可,主动的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这样的作业存在吗?

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数学作业形式总是很单一,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这单一的形式使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也谈不上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据此,我觉得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传统作业型式已不适合学生的需求,而必须对作业的方式和方法作改革,使它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又一个舞台。

二、家庭作业的设计

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家庭作业,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一)设计作业要注意:

1、多样性。作业在设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开放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又要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承认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目的。”

3、激励性。作业的过程是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时刻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合作性。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作业,激活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互动学习。而多布置合作性作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交往能力。

5、人文性。要使学生感到作业是自己的需要,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作业。

(二)家庭作业的布置形式

家庭作业的布置,不能毫无选择地照搬课本的课后练习,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有改变、创造性地使用。要根据学生的实情、学情,让所有的学生都认可家庭作业,在做作业中体验“自己能行”;学生有差异,要区分对待,“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使学生在做经过精心设计与安排的作业时,不仅能够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创造性思维能够得到培养和发展。

1、趣味性作业——增加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乐学乐做。传统家庭作业过多,机械、单调、重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家长不满意,更谈不上培养创新意识。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设计家庭家庭作业,一定要摆脱那种单调乏味的重复练习,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产生一种内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家庭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在新鲜、有趣、轻松的练习活动中,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探索、创新,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找一找、连一连、画一画是小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只要灵活运用,就能使家庭作业增趣。例如,低年级学习了“20以内的加法”以后,可以这样设计:把“几加几”的练习,设计为“帮小动物找家”的形式。也就是在家庭作业纸的左边一栏印上带有算式的小动物,右边一栏印上带有不同门牌号的小房子,然后发给学生,让他们帮助动物找家——连一连。同学们很喜欢。把训练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既增添了趣味性,又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2、操作性作业——在自己积极、主动的操作活动中提升思考,获得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操作性作业,我们认为有二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原理等。如测量一下你睡的床约几米、你的身高和家里人的身高并把他制成表格等相对应的家庭作业。二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生活中就含有很多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与习惯。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一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再掂一掂食盐,还可以让学生上市场去先估一估某些物体的重量,然后亲自动手称一称或看卖主称一称,验证一下,这样的作业需要父母的协助下才能完成。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因此,家庭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设计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利于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硬纸自制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学了计算知识后,再让学生算。

小学数学调研报告优秀篇1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用了xx%-xx%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xx年9月立题;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课题研究;

20xx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的数学思维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要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独立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比如:说图意,说算理,说解题思路,说公式的由来,说操作过程等。教师要经常演示教具、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次教师要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3、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当数学和孩子的生活现实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发孩子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思考和创造的源泉。我们应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使他们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通过活动去理解有关知识,而不是与实际脱节,被动地接受知识,只有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在无形之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倾向,使人人能够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4、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题研究的结论与体会

我组全体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如下特征:

一、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内隐性。

内隐性是指潜伏于事物内部不容易被人们发现和认识的特性。素养是人的潜能,在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不具有外显的特点,而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于学生个体的潜在能量之中。

二、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属性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或消失的特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其数学素养是以“内隐”的形态存在,也就是学生个体不断内化的结果。所以一经形成,就不会轻易丧失。

三、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实践性。

小学生获取数学信息主要来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书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应该只是承载知识的载体,还应该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到哪学习?数学从社会生活中来,反过来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或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四、小学生基本数学素养具有综合性。

综合性是指某种属性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性。小学生数学基本素养的培养过程是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数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态度与数学习惯的养成等综合性的过程。从新课标对学生培养的四个维度来说,每一个维度目标的达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

七、研究影响与效果

1、建立规章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加强学习,明确课题内涵。

刚开始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课题组两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调研报告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