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护理聚硅氧烷新材料的改性制备及生物安全性测试分析

胡春芳 吴雪梅

摘 要:针对普通聚硅氧烷材料机械性能较差,限制其在医学领域发展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聚硅氧烷(Si-TPU)材料的制备,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Si-TPU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约为2.1,数均分子量控制在4.5×104~7.5×104;
硬段含量为39%(A7)的样品拉伸强度达到了20.3  MPa,韧性也达到了52.8 J/m3,断裂伸长率约为378%;
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测试,L929细胞在PDMS2K-39浸提液中进行培养,细胞相对增长速率超过80%,试验制备的一系列 Si-TPU 材料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拥有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医学应用性。

关键词:聚硅氧烷材料;
机械性能;
生物安全性;
医学应用性

中图分类号:TQ31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922(2023)06-0086-04

Modification preparation and biosafety testing analysis of a new medical polysiloxane material

HU Chunfang1,2,WU Xuemei1

(1.Yuec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Guangan 638300,Sichuan China; 2.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Nanchong 637000,Sichuan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ordinary polysiloxane materials,which limits its development in the medical field,a new type of polysiloxane (Si-TPU) material is prepared and its properti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all Si-TPU polymers was about 2.1,and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was controlled between 4.5×104 and 7.5×104 thousand.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ample with 39% hard segment (PDMS2K-39) reached 20.3   MPa,the toughness also reached 52.8 J/m3,and the elongation at break was about 378%. The cytotoxicity of the material was tested. L929 cells were cultured in PDMS2K-39 extract,and the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cells exceeded 80%. The series of Si-TPU materials prepared in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a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have  the potential of biological medical materials,showing good biological safety and medical applicability.

Key words:polysiloxane materials;mechanical properties;biosafety;medical application

聚硅氧烷(PST)因其良好穩定性和相容性,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但受其成分的影响,材料自身机械性能较差,这对聚硅氧烷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限制。提升聚硅氧烷综合性能是目前较为重要的研究。研究了不同环氧基含量的聚硅氧烷改性CE树脂的固化反应活性,提升了材料的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达284.0 ℃,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84.7 MPa和118.3 MPa[1]。通过阴离子聚合向聚乙烯醇(PVA)中引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一种新型聚乙烯醇接枝聚硅氧烷,并研究了材料的性能[2]。通过聚硅氧烷和聚乙烯醇复合,得到了一种新型皮肤屏障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可以满足皮肤屏障材料多项性能需求,可以在皮肤受损修复领域发挥重要作用[3]。基于此,本试验以文献[4]的方法为参考,制备了一种新型聚硅氧烷材料,并对其生物安全性和医学应用性进行研究。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与设备

主要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H2N—PDMS—NH2)(AR),  鑫鸿越化工;
碳酸乙烯酯(EC)  (AR),齐鲁新材料;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 AR), 诚泰化工;
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L) (AR),齐鲁新材料;
1,2-丁二醇(BDO)(AR),橙阳新材料。

主要设备:101A型电热烘箱,二纺精密机械;
FTIR-650G型红外光谱仪,恒美电子;
DSC-500A型差示扫描量热仪,东来仪器;
UItima IV型广角X射线衍射仪,赛诺普仪器;
HLC-8320型凝胶渗透色谱仪,辉世仪器;
WL-A型拉力试验机,沃林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软段HO—PDMS—OH 的制备

在容积为100 mL的三口烧瓶中放入一定量的H2N—PDMS—NH2,然后加入计量的EC,恒温搅拌反应,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50 r/min,80 ℃和2 h。提升反应温度至80 ℃继续反应1 h;
再将反应温度提升至90 ℃,反应1 h后得到软段 HO—PDMS—OH。软段配方如表1所示。

1.2.2 Si-TPU的制备

(1)在三口烧瓶中放入一定量的软段 HO—PDMS—OH,然后通过减压蒸馏装置下进行除水处理,减压条件为,减压压力-0.095 MPa,减压温度为115 ℃,搅拌转速为100 r/min,除水时间为1.5 h;

(2)降温至75 ℃后,减压至常压。将定量的IPDI放入三口烧瓶中,然后放入质量分数为0.03%的催化剂DBTL,在85 ℃的条件下反应2 h;

(3)放入计量的BDO扩链反应0.5 h,得到聚合物。然后倒入提前准备好的模具中并进行电热固化处理,固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 ℃和12 h,得到Si-TPU;

(5)通过3D打印进行微观胃管的制备。试验配比如表2所示。

1.3 性能测试

1.3.1 红外光谱测试

通过红外光谱仪测试材料官能团。

1.3.2 分子量分析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分析材料的分子量。

1.3.3 热稳定性分析(DSC)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进行热稳定性分析。

1.3.4 力学性能测试

通过拉力试验机测试材料力学性能。

1.3.5 细胞毒性测试

通过与小鼠成纤细胞(L929 细胞)共同进行培养,观察L929细胞的成长情况。

2 结果与讨论

2.1 官能团分析

2.1.1 软段HO—PDMS—OH官能团分析

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软段HO—PDMS—OH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EC 和 H2N—PDMS—NH2加聚时,端氨基与羧基进行反应,因此在软段HO—PDMS—OH中属于H2N—PDMS—NH2的端氨基和属于EC的羧基特征峰消失[5-6]。加聚反应产物为氨基甲酸酯基团上的亚氨基、羰基和端羟基,因此可以在软段HO—PDMS—OH中观察到这些结构特征峰强度和峰型发生改变[7]。综上,EC 和 H2N—PDMS—NH2成功发生加聚反应,制备出软段HO—PDMS—OH。

2.1.2 Si-TPU官能团分析

图2为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从图2可以看出,经过反应后,异氰酸酯基团位于2 264 cm-1的特征峰消失,这说明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异氰酸酯基团完全反应,同时在Si-TPU的红外曲线中可以观察到氨基甲酸酯基团上羰基(

CO)和亚氨基(—NH)的伸缩振动峰,但并没有脲基甲酸酯或者缩二脲的结构出现,这证明成功制备出Si-TPU材料[8-9]。由图2(a)可知,软段分子量固定,Si-TPU的羰基(

CO)和亚氨基(—NH)特征峰随硬段含量增加逐渐的增强。这因为体系内硬段含量的增加,氨基甲酸酯基团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增强了氨基甲酸酯基团上的特征峰[10]。由图2(b)可知,固定硬段含量,特征峰强度随软段分子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体系内软段分子量越多,则氨基甲酸酯基团的距离越远,降低了氨基甲酸酯基团的密度,就会对氨基甲酸酯特征峰的强度产生影响[11-13]。

2.2 Si-TPU结晶态分析

由于聚氨酯的软段和硬段具备较大的热力学差异,因此存在一定自发微相分离的情况。软硬段的无定形态和有序态结构均对聚氨酯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WAXD对Si-TPU结晶态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在WAXD曲线中12°和21°分别为软段 PDMS和聚合物链中非PDMS片段的无定形态弥散峰,这就说明 Si-TPU软硬段状态均为无定形态,没有明显结晶状态出现[13]。

2.2 分子量及其分布分析

表3为材料的分子量结果。

由表3可知,所有Si-TPU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约为2.1,且Mn较为接近,控制在4.5~7.5万u,可以达到工业加工的需求。

2.3 DSC分析

通过DSC分析聚氨酯随温度变化产生的热效应,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Tg为玻璃化温度值,用于表征硬段与软段对聚氨酯网络结构的影响规律。

从图3可以看出,Si-TPU聚合物均有2个玻璃转化温度,其中-123 ℃的Tg是软段HO—PDMS—OH引起的;
另外的一个发生在室温附近的Tg为硬段产生。硬段在氢键的作用下相互聚集,形成硬段微区,在聚合过程中,是聚合物长链的物理交联点[14-15]。由图3(a)可知,固定软段分子量时,硬段含量越高,位于室温附近的玻璃转化温度开始逐渐的增加,从9 ℃慢慢提升至50 ℃,这是因为体系内硬段含蜡越多,则平均硬段分子量越多,硬段间存在的氢键数目越多,因此链段运动需要的能量也越高,使得硬段Tg明显增加[16]。由图3(b)可知,当硬段含量固定时,靠近室温的玻璃软化点也逐渐的增加,从6 ℃慢慢增加至45 ℃。这是因为随体系内软段分子量的增加,使得平均硬段分子量也有一定增加,硬段间形成较多的氢键数目,提升了鏈段运动所需能力,使得硬段玻璃转化温度随之提高[17-18]。

2.4 力学性能测试

表4为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4可知,随硬段的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其余力学性能强度有一定增加。出现这个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硬段含量增加会导致聚合物体系内平均硬段长度,这就增加了体系内物理交联个数和分子链内氢键数目,在两者协同作用下,增加了聚合物的拉伸强度[19-20]。但物理交联点的增加可能限制分子链的移动,使得断裂伸长率有一定降低。当硬段含量为39%时,聚合物拉伸强度达到了20.3 MPa,韧性也达到了52.8 J/m3,断裂伸长率约为378%。同时还能从表4中观察到,体系内硬段含量固定时,随软段分子量的增加,聚合物力学性能变化与硬段增加一致。这是因为随体系内软段分子量的增加,材料平均硬段长度也有一定增加,这对材料的变形有一定限制作用。

2.5 细胞毒性测试

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中,已经确定了A6材料具备较好的机械性能。因此,以该组材料为例,对其进行细胞毒性测试;
图4为细胞毒性测试结果。

由图4可知,L929细胞在A6浸提液中培养72 h后,保持着较为健康的生长速度。且随时间的增加,细胞生长速率较为相似,均超过80%。参照《美国药典》毒性分级法,对细胞的生长状态进行评估;
根据此分级可以确定,本试验制备的聚合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毒性较低,可以作为生物医用材料。

3 结语

(1)在Si-TPU的红外曲线中可以观察到氨基甲酸酯基团上羰基(

CO)和亚氨基(—NH)的伸缩振动峰,但并没有脲基甲酸酯或者缩二脲的结构出现,这就证明成功制备出Si-TPU材料;

(2)所有Si-TPU材料软硬段状态均为无定形态,不存在结晶的情况出现;

(2)所有Si-TPU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约为2.1,且Mn较为接近,控制在4.5×104~7.5×104,可以达到工业加工的需求;

(3)DSC分析结果为,随体系内硬段含量或软段分子量的增加,由软段引起的玻璃转化温度不发生变化,只有硬段玻璃转化温度发生变化。当软段分子量固定,随硬段含量增加,硬段玻璃转化温度从9 ℃提升至50 ℃;
固定体系内硬段含量,随软段分子量增加,硬段玻璃转化温度从6 ℃提升至45 ℃;

(4)随硬段含量和软段分子量的增加,材料拉伸强度、硬度和韧性均有一定增加,但断裂伸长率有一定下降。当硬段含量为39%时,聚合物拉伸强度达到了20.3 MPa,韧性也达到了52.8 MJ/m3。

(5)细胞毒性测试结果:L929细胞在A6浸提液中进行培养,细胞相对增长速率超过80%,满足《美国药典》要求,表现出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医学应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男,吴健伟,魏运召,等.环氧基聚硅氧烷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J].粘接,2022,49(12):1-5.

[2]陈娟,张晓梅,刘一凡,等.聚乙烯醇接枝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2,38(8):42-49.

[3]陈炳刚,刘三荣,蒋子江,等.水性聚硅氧烷和聚乙烯醇复合物制备及其作为皮肤屏障材料的性能[J].应用化学,2022,39(8):1224-1242.

[4]孙思傲. 聚硅氧烷基聚氨酯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22.

[5]李天,方建波,吴盾,等.表面能连续可调的反应性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2,36(2):202-210.

[6]李辉,姚敏,赖娟,等.端羟基含氟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应用[J].材料导报,2023,37(2):242-247.

[7]冀运东,江艳艳,曹东风,等.聚硅氧烷改性环氧/酚醛共混物热氧降解残留物的结构及组分演变[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2,38(10):90-97.

[8]王旸,伍川,董红,等.单活性官能团封端的聚硅氧烷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22,41(8):624-634.

[9]李志强,江艳艳,冀运东,等.聚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及其热解残留物研究[J].热固性树脂,2022,37(4):1-8.

[10]马丽,黄建建,何慧,等.核壳型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微波辐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22,50(10):149-153.

[11]李艳秋,张德震,陆士平.聚硅氧烷固化改性环氧树脂[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40(3):473-477.

[12]杨琳琳,童晓梅,黄传霞,等.含八乙烯基聚倍半硅氧烷骨架的聚硅氧烷制备及其在LED封装材料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3):238-245.

[13]李天,方建波,吴盾,等.表面能连续可调的反应性超支化聚硅氧烷的制备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22,36(2):202-210.

[14]金竹,邹守顺,周昌林,等.IPN型含氟聚硅氧烷/PP疏水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精细化工,2022,39(4):712-718.

[15]杨开明,颜红侠,张渊博,等.氮化硼/超支化聚硅氧烷-聚酰亚胺粘结固体润滑涂层的性能[J].摩擦学学报,2022,42(5):1053-1062.

[16]赵经纬,柏锡昆,冯晓东,等.聚醚改性聚硅氧烷的合成方法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0):105-109.

[17]苏宏哲,王斌,王璐,等.基于动态共价键的聚硅氧烷的制备及性能应用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21,37(9):165-174.

[18]姬珂妍,宋瑞娟.超支化聚硅氧烷在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4(4):45-49.

[19]冯圣玉,谌梓煦,王灯旭.聚硅氧烷基熒光材料[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21,56(10):99-112.

[20]雷卫华,陈可平.短切芳纶纤维/聚硅氧烷-甲基丙烯酸锌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21,38(5):1398-1406.

收稿日期:2023-01-07;
修回日期:2023-04-30

作者简介:胡春芳(1982-)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消化材料,消化护理;E-mail:sjunj645@163.com。

通讯作者:吴雪梅(1979-)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肾内、血透;E-mail:sjunj645@163.com。

引文格式:胡春芳 ,吴雪梅.医用护理聚硅氧烷新材料的改性制备及生物安全性测试分析[J].粘接,2023,50(6):86-89.

猜你喜欢机械性能掺杂石墨烯改善环氧树脂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机理研究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3-29高压电缆大截面分割导体焊接后的机械性能及缓冲阻水层设计电线电缆(2018年4期)2018-08-31硫化温度对硅橡胶绝缘线机械性能的影响电线电缆(2018年2期)2018-05-19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中零件成型角度对其机械性能的影响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5期)2018-01-22钢材生产在线热处理的金相组织分析魅力中国(2017年2期)2017-05-13γ射线辐照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片材机械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核技术(2016年4期)2016-08-22镁合金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科技与创新(2015年15期)2015-08-04非晶电机机械性能与电磁特性的数值分析电机与控制应用(2015年3期)2015-03-01有机棉纯纺机织面料的性能研究纺织导报(2014年3期)2014-05-06不同木材和竹材比例对木竹层积复合材机械性能的影响天津农业科学(2014年3期)2014-03-15

推荐访问:制备 改性 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