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对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的优化逐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基本共识。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氛围总体表现得比较压抑、枯燥,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个体资源的自主开发,也对教师识字和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识字和阅读教学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识字是阅读的基础,而阅读则是对识字的一种高维训练。因此,怎样才可以更好地把握识字与阅读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已经成为摆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
阅读;
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韩伟杰(1969—),男,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何家堡学区河口小学。

由于小学生在认知思维、理解能力、学习广度等方面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通常以拼音和识字为基本的教学内容。从汉字认知这一方面来看,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拼音记忆进行引导和强化,更要帮助学生在阅读简易材料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的含义。所以,在帮助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转变教学思路,深入挖掘并利用识字和阅读之间共存、互促的关系,使用多种手段优化学生学习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小学语文的多项教学环节中,识字是基础核心,阅读则是识字这一环节的学习成果的主要应用,两个环节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内在联系。因而在开展识字和阅读教学时,教师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建立起能够体现并强化识字和阅读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通道。

(一)利用阅读提高识字的速率和层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与核心。对于汉字的认读,小学生普遍具有比较感性的行为特点,孤立的汉字教学并不能有效地对小学生的思维产生深度刺激,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学生的倦怠感。毕竟汉字是一种具有抽象表意作用的文化符号,是经过一定的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文化认知载体,并不是“第一手素材”,学生无法通过自然感受形成对汉字的全面认识。而将识字融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感受汉字的读写方法,还可以了解到单独的汉字在组成词汇和句子时所发挥的作用,并借助阅读材料对汉字的含义形成更加立体的理解,同时还能够了解汉字在常规交流中的多元人文内涵[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以阅读作为识字教学的主要载体,既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汉字,又有利于学生对汉字在“形”和“意”这两个维度上的内涵形成准确、深入的认知。

(二)利用识字巩固阅读的执行基础

语文是兼有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复合属性学科,也就是说,这一学科的教学一方面要夯实学生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識性、素材性基础,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社交活动中有效利用语言、文字素材和工具并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识字是执行阅读行为的最基本条件,学生汉字认读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可接受的阅读材料的篇幅、深度、形式以及主题的多样层级。因而在教授学生汉字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两个环节之间的次序和彼此之间内在的作用关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阅读训练对识字教学的正向价值[2]。例如,对于《荷叶圆圆》这一篇课文的讲解,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荷叶的外在形象,并结合富有趣味性的手段来构建一幅包括露珠、蜻蜓、游鱼和青蛙等要素在内的生态画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会受到形象化场景的积极影响,对“荷”“珠”“摇”等汉字的认识也会变得更加准确。这种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含义及书写。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识字和阅读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每一种教学工作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策略,而不同教学工作之间的高质量、高效率联动更是对有关策略的设计、执行和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依托识字和阅读之间的能动联系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率先建立起完备的执行策略体系,以此来实现有关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和理想目标的快速达成。

(一)在教学中积极构建生活化场景

语言和文字是记录生活、表达自我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对于这一工具的运用并不是在“空谈”的模式下进行的,必然要回归其所诞生的“母体”——现实生活。根据这一客观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学习时,务必要积极地通过阅读内容的有机导入来为学生构建起更有现实感、代入感的生活化场景,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和日常生活之间所具有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帮助他们降低学习门槛、优化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3]。另外,在具体选择生活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先调查学生日常生活经历和环境,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必然无法调动起学生的生活共鸣,最后导致“拳头打在棉花上”。

例如,教师在讲解《找春天》这一篇课文中的生字词时,应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大体回忆自己在春天中所见过的景物,并结合有关记忆和活动经历勾画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百生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深化对于“花”“燕子”“小草”等春之韵味十分浓郁的字词在“形”和“意”方面的主观印象。

(二)利用游戏活动优化识字教学成果

小学生都有活泼、爱玩的天性,注意力很难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对于单纯的理论学习难免会感到厌烦甚至排斥。但是如果是面对一些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小学生又会表现出乐此不疲的状态,常常玩上一整天也不会感到厌倦。这种看似“反差”的特点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利用。立足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教师假如片面地通过理论讲解的方式教授学生汉字,那必然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故而,教师要积极迎合小学生的天性,利用富有趣味的游戏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致,将教学内容融合在游戏过程中,进而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4]。当然,在具体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片面地追求教学活动的“娱乐化”,否则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游戏上而忽略了知识的挖掘和吸收,反而起了反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玩一场猜字谜的游戏,由教师出字谜,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代表来猜,谁先猜对其所代表的小组就可以积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小组便为获胜方。字谜要尽量以学生学过的生字为谜底,且表述方式要体现一定的活泼感,如“一颗豆子切四瓣,放进锅里盖上盖儿(画)”“存心不让出大门,你说烦人不烦人(闷)”“一口吃掉牛尾巴(告)”“俺家大人不在家(电)”等。猜字谜游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能让学生积极思考,无形之中让学生对汉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利用“微阅读”整合识字和阅读教学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融合识字和阅读两大教学模块时,首先应当对自己所挑选的阅读材料做一番选择和处理,突出“微阅读”,即对篇幅较短的材料的阅读活动的重视,让这些篇幅短小的材料来减轻学生的阅读抵触情绪,更好地照顾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唤醒文字记忆并优化他们对目标汉字的理解、认知,继而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5]。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师对材料的选择还要突出一定的趣味性和思政性考量,让学生在“微阅读”中得到正能量的洗礼,以此来实现有关教学成果的拓展。

例如,在结束了《狐狸分奶酪》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利用临近下课的时间或者一节专门的拓展阅读课,从《骗肉吃的狐狸》《多多熊和他的朋友们》《好孩子狐丽丽》等同样以狐狸为主要角色的童话故事中节选出200字左右的文本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从情节和角色形象等角度出发将这几篇故事做一番比较,同时引导他们对文中出现的“狐狸”“饼”“狡猾”“气呼呼”等词汇的读音、写法等进行必要的认知、复习。总之,在阅读中让学生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让学生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同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利用“反差阅读”优化识字和阅读整合教学

所谓“反差阅读”,是指对在部分文学要素上存在相反属性的材料进行高密度阅读的一种教育引导活动。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信息储备方面的不成熟,常常会在对一些外界信息进行甄别、判断时表现出马虎的问题——这一点在“汉字”这一文化符号的学习上尤为明显。为了帮助学生在汉字识别上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提高他们整合阅读材料内容的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大胆引入“反差阅读”模式,选择一些存在大量形近字或近义词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文章情节的自然引入下对这些近义语言单元做出更为准确的区分,同时再结合材料中的文学要素来有效地理解有关字词的含义,以此来同步提升学生识字和阅读的综合能力。当然,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教师务必要精准对标学生当前的能力,切不可好高骛远,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和过重的学习负担。

例如,在学习完“沟”“手”“拿”“顺”这四

个汉字之后,为了让学生将这些汉字和“钩”“毛”

“掌”“须”这四个形近字准确地区分开来,教师不妨选择《月亮船》《小狗贝蒂》《爷爷的故事》这三则小短文来让学生阅读,对这些文章中同时出现的这几个汉字重点关照,并可鼓励学生通过发声诵读的方式进一步增强理解。

(五)利用有声阅读扩大识字和阅读融合教学成果

识字教学的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认字,而是要帮助学生从“读”“认”“写”“用”四个维度出发来理解汉字,其中“读”这一维度无疑是最具有综合联动效力的。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拓展阅讀教学的形式,积极引入有声阅读,让学生在开口发声的状态下完成对材料的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目标汉字的读音、声调,同时使学生结合声情并茂的诵读,从语气等方面出发对目标汉字的含义、使用语境等形成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讨厌”这个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读一读《小英雄查理》这篇短文,并提醒学生注意体会文中出现“讨厌”这个词的两个句子,引导他们分别感受这两句话所体现的“对查理的由衷反感”和“略带害羞意味的撒娇”这两种情绪,继而对这个词的实际应用情境形成更准确的理解。

在做好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常态化的“阅读+识字”学习习惯,在班级内开辟出一个读书角,选择学生所喜欢且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更多的阅读活动,让教学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认识及理解汉字不能单单靠书写,教师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结语

对小学生汉字识读和材料阅读的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在相关方面的教学务必要做到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知识联动和创造课堂趣味。另外,参照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客观需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识字和阅读教学也要充分尊重具体的学情,设计符合客观情况和需求的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识字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顾文萍.激趣 融法 促能: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中的识字策略[J].新教师,2021(6):30-32.

陆国胜.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探究[J].名师在线,2019(23):59-60.

韩菲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52-53.

向以琼.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J].华夏教师,2018(4):67-68.

于玲玲.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和阅读教学中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87-88.

猜你喜欢关系研究识字阅读识字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识字儿歌作文周刊·小学一年级版(2018年3期)2018-02-06识字谜语小雪花·成长指南(2016年11期)2016-12-07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巧妙引导,快捷识字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推荐访问:识字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