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

摘   要:
运用现代新技术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是建设高标准监测体系的内在要求。数字化赋能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监测主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与结果运用层面。监测主体数据赋能水平有限、监测内容数据治理标准匮乏、监测方法信息平台供给不足、监测结果价值功能释放不够,是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主要问题。对此,应加强数字技能培训,优化监测主体治理水平;
构建数据管理标准,规范监测内容体系建设;
完善数字服务平台,确保监测方法科学运行;
挖掘多元数据价值,助力结果运用持续改进,同时应警惕技术鼓吹风险。

关键词:
数字化赋能;
优质均衡发展监测;
价值;
出路

一、问题提出

2019年10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正式启动。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向的是政府,是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方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考核评估,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信息技术,实时了解和动态监测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质量状况。

数字化技术蕴含的潜力和价值如何应用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领域,实质是数字化赋能问题。从学理上看,数字化赋能,是指借助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有形技术”,在“人机协同”的技术思维(无形技术)指引下,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活动提供新理念、新空间、新技术,进而不断丰富监测主体、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创新监测实施流程、优化监测治理结构,确保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活动与信息社會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教育新基建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举措”,提出要“探索建立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推动质量监测与效果评估的常态化、实时化、数据化”。1 这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质量监测的支持作用,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论题。

二、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价值

数字化赋能本质上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借助信息网络载体,推动信息技术与作用目标融合应用,进而形成创新、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力。投射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领域,数字化释放的潜力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数字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主体协同治理

“谁来监测”是监测活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不仅事关县级政府利益,更关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理应全方位地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在数字化支持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1成为可能。其一,数字化为不同监测主体协同治理提供路径支撑。通过数据平台的建立和海量数据的聚集,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等均能在充分了解县域义务教育学校信息的基础上,以主体身份参与监测。其二,数字化赋予多元监测主体新责任。大数据背景下,优质均衡发展数据本身的符号价值已经衍生出巨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关监测主体均面临如何开发、挖掘海量监测数据价值的新任务,这为多元主体的互动监测和开放协作创设了机会。

2.数字化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内容精准改进

“监测什么”是监测系统构成的关键要素。由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遵循的指标体系是国家标准,在统一标准要求下,其监测质量主要取决于指标数据收集的质量。事实上,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既涉及诸如“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等定量指标的考核,也包含学校德育、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开齐开足、无过重课业负担等定性指标的考核,“如何提高数据采集的质量”成为监测活动中的难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改变以往只重视定量数据采集,而对定性数据采集较为粗放的窘境,能够提升数据采集、整合及存储的精准度。同时,数字化智能监测系统既能精准描述学生课程参与情况,还能对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状况进行有效预警。换言之,借助数字化,能厘清数据规律背后隐藏的实然特征,发现优质均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助力监测内容的精准改进。

3.数字化驱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方法智能转型

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方法设计是有效监测的重要支撑。传统的均衡发展监测多借助先验性假设,利用抽样统计方法进行归纳与推断。在数字化背景下,人脸识别、图像定位、智能传感等智能技术,使覆盖或接近覆盖整个样本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成为可能。以往难以获取的数据,在自动传感器和适应性爬虫等手段的支撑下,均能实现有效采集、科学归类和有序流通。如数字化技术与数据管理的融合,不仅可以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统计数据、测验数据和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同时还能借助软件程序和传感器等载体,对人和机器的行为数据予以记录。在采集方法上,除人工填报和采集外,还可借助爬虫程序,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在数据清洗上,借助R语言、Weka、Trificata、Data Wrangler等工具能实现大规模数据的高效清洗。总之,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有助于突破传统抽样调查的小样本监测方法,实现全样本的海量数据监测,甚至还能实现对数据生成与流动的智能监测。

4.数字化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结果多元供给

“结果何用”是监测效能能否有效释放的前提。现阶段,相关监测结果和评估认定结论主要作为“上级人民政府对县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教育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2,然而在学校特色化建设、教学改进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其功能发挥尚且不够。在数字化赋能背景下,借助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可对县域内资源配置需求变化、政府努力程度、教育质量发展以及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时跟踪、精准研判,并将抽象的监测结果转化为清晰的可视化图表,助力监测结果服务的个性化供给。如在优质均衡满意度方面,可利用智能筛选与推理技术,对数据进行识别、清洗、归类、推理与分析,以发现政府在优质均衡发展县域创建中的盲点与不足,锁定责任承担部门,进而提供改进矫正方案,指明发展方向。

三、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以技术赋能的形式,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主体、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监测结果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功能价值,成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效监测的重要工具。但技术本质是特定的人、物质、能量、信息、社会文化的瞬间互动。1 数字化在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嵌入中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监测主体:数据赋能水平有限

数字化背景下,海量的原始数据只有通过分析、挖掘和诠释,才能真正发挥其诊断、预警和预测等功能。然而,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主体存在“欠缺数据素养”的问题。一是尚未确立数据驱动的监测评估思维。大数据背景下,监测主体需要自觉从多元结构化数据中萃取知识,具化数据背后的教育现象,探索数据内部隐含的问题,进而支持后续决策和行动。但当前部分监测主体对数据结构缺乏专业认知,多将其用来表征学生成绩,反映结果达标情况,尚未形成主动利用数据挖掘分析、动态反馈和持续改进的意识。二是缺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监测效能的能力。一方面,监测主体的数字监测能力有限。部分监测主体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指标不够熟悉,缺乏数字化赋能的理念认知,难以实现循数治理和有效监测。另一方面,新技术人才供给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大数据人才缺口也高达150万人。2 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领域专业数据人才更是明显匮乏。

2.监测内容:数据治理标准匮乏

在监测内容方面,高质量的数据是科学精准监测的前提。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在“县级自评—地市复查—省级评估—国家认定”的“自下而上”申报模式中,面临一定的数据质量管理难题:一是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各部门数据统计的标准、口径往往不一样,数据库之间互不衔接相通;
或是各部门各自为政,形成大量“信息孤岛”,导致数据库重复建设,利用率低,造成数据资源大量浪费。二是上下级存在“数据烟囱”。由于上级层面缺乏对下级教育督导评估机构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使用权限的清晰界定,造成数据存储和使用混乱,监测系统内跨层级信息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三是数据指标存在重复收集的弊端。中小学面临着将同样的数据上报给不同平台,或同样指标在不同平台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事实上,不同层级部门数据上报的标准与要求不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学数据统计工作负荷。四是柔性指标数据缺乏操作性标准。部分县的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平台主要反映硬件教育资源配置达标状况,而对学校的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管理水平、师资质量、学业水平以及学生素质发展指标数据,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收集操作标准,往往选择“能提供材料就视为达标”的折中办法,造成上述柔性指标数据的准确性不足。

3.监测方法:信息平台供给不足

监测方法离不开监测工具和手段的支撑。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沿袭了基本均衡发展监测的差异系数方法,整体操作较为成熟。但从监测工具看,其基础平台设施离数字化有效赋能均衡发展监测还存在一定差距。毋庸置疑,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如湖南省自主开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统计、报告自动化生成与可视化平台,以大数据力促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3 但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实际需求看,数字化监测平台的建设规模依然有待壮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大型数据中心依然供不应求,一些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的边远区县,数字化监测平台基础建设依然十分薄弱。

4.监测结果:价值功能释放不够

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測的目的在于运用数字技术改变以往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组织实施的模式,兼顾省市、区县、学校与学生等主体的多元利益需求。但现阶段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结果的使用存在工具理性倾向。一是监测结果关注度不高。被监测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获得监测结果后,往往只关注报告最终结论,即验收“是否通过”,对报告具体内容和存在问题关注明显不足。二是监测结果使用不够规范。目前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结果,主要是将其利用在政府履职考核方面,面向学校管理、学生个体的精准化分析不够。三是问题追踪和溯源机制不健全。数据和算法有效提升了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问题追踪和溯源能力,但由于溯源程序和问责制度不够健全,部分县级政府往往就监测问题谈问题,缺乏将问题与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建立起整体联系的动力,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的作祟下,对问题的整改也往往浮于表面,监测结果的价值功能并未得到最大释放。

四、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的关键出路

面对当前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中的问题,我们应从监测主体、监测内容、监测数字服务平台、监测结果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加强数字技能培训,优化监测主体治理水平

数字化服务意识和利用能力构成了监测主体的数字素养。1 监测主体数字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在优质均衡发展监测过程中自觉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的能力。要加强数字技能培训,提升监测主体数据素养,一是监测主体要树立数据驱动的监测评估理念。具体而言,要重视数据蕴含的内在价值,树立数据服务意识,学会采用理性、精准的“数据驱动”思维替代传统的“经验驱动”思维。二是加大监测主体的数字技能培训力度。相关督导评估机构可聘请专门的评估数据分析人员,制定监测评估培训方案,确保监测主体在数据分析上能厘清数据之间的内在交互关系,能自觉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现实“监测情境”2中,进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朝着更加“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三要积极培育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人才。在国家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高校可加大专职监测评估、数据分析人才的培养力度;
优质均衡发展监测评估系统可借鉴企业做法,与相关院校合作,以需求为导向,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培育数字化人才。此外,国家还可借助高科技企业的数据分析技术人员优势,聘任新技术人才担任技术顾问,提升优质均衡监测主体的数字化应用能力。

2.強化数据标准管理,规范监测内容体系建设

针对监测数据碎片化、大数据共享未形成、数据挖掘水平不高等问题,要从上到下设计明晰的监测数据资源整合规划。首先,应推进数字内容“标准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基础在于建立标准化的技术基础设施,可通过平台标准化、数据标准化、网络标准化,促使县级政府在监测过程中规范监测,实现数据采集口径和形式的标准化,并为实现大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流动与利用奠定基础。其次,要构建县级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县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在上级整体布局下,聚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需求。对上,承接评估验收任务和评估清单,明确监测评估的内容和要求,通过数字技术将监测评估清单网络化、公开化、规范化;
对下,持续推动“互联网+数据采集”再下移,优化学校数据填报窗口的精细化运作模式,将监测服务事项前移至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主体终端。最后,建立自上而下、跨部门监测的一体化数字协同机制。面对多元监测主体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可整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服务平台,确保监测主体只需登录一个入口,就可全面了解所需服务信息并提取监测评估资料。

3.完善数字服务平台,确保监测方法科学运行

若要完善偏远县域优质均衡发展数字服务基础设施,加大农村数字化监测平台基础工程建设,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应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牵引力量”。3 循此,可考虑由国家出台中长期具体规划,对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统筹并适度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地区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倾斜。二是巩固和完善县级教育监测服务平台建设。在加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可进一步前移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窗口,积极配备软硬件设施,利用“信息跑步”提升利益相关者参与监测评估的便捷性。三是建立数字化平台城乡共同体。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农村数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地方实际,分批分次、以点带面地逐步完善偏远地区县级政府数字化监测平台,为数字监测和数字服务奠定基础。

4.挖掘数据多元价值,助力结果运用持续改进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最终目的在于普遍而全面地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够接受公平而又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1 因此,优质均衡发展监测要最大限度释放监测结果价值。首先,应注重监测结果的个性化精准呈现。可利用智能终端、智能专家系统等技术,为数据利益相关者提供接入数据资源的接口,及时打包与封装学校管理、教学改进等关键数据,实时处理来自师生的搜索和分析请求,并为用户提供结果的可视化与解读。其次,应注重及时反馈,支持持续改进。数字化技术拓展监测主体与群众互动的沟通渠道,应确保监测结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动态呈现问题整改结果。最后,应强化问题整改,落实问责机制。对于优质均衡发展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机器学习与追踪的技术优势,注重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监测、追踪与再评估。对于整改不力或整改不作为的情况,要利用多种问责方式,彰显监测评估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数字化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应秉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要,厘定技术使用的边界。如果滥用技术的力量、陷入“技治主义”2,将导致监测评估实际效能衰减。

Empowering Digital Technology for Monitor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FAN Lianhua

(School of English Education,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Shaanxi,710128)

Abstract:
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high standard monitoring system to empower the modern new technology to monit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 value of this digital empowermen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monitoring subject, monitoring content, monitoring method and results application. Limited ability of monitoring subject for data empowerment, the lack of the governance standards for monitoring content data,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information platforms of monitoring method, and the insufficient release of value function of monitoring results. 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digital skills training, optimize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monitoring subjects, build data management standards, standardize the 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content system, improve digital service platforms, ensure the scientific operation of monitoring methods, explore the value of multiple data, and continually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results. Meanwhil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against the risks that arises from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empowerment, 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monitoring, value, solutions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8年度一般项目“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统计测度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8BTJ01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樊莲花,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师范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与监测评估研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107/t20210720_545783.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7月11日。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载教育部官网:http://xj.people.com.cn/n2/2020/1014/c186332-34348906.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7月11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34538.htm,最后登錄日期:2022年7月11日。

1  倪钢:《技术哲学新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2  中国新闻网:《2019年中国AI&大数据人才就业趋势报告》,载中国新闻网:https://www.chinanews.com.cn/business/2019/08-30/8942645.shtml,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7月11日。

3  章勇:《精准助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考试研究》2020年第2期,第11-15页。

1  谢秋山,陈世香:《中西部农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电子政务》2021年第8期,第80-93页。

2  杨令平,樊莲花,司晓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中的数据问题及矫正》,《当代教师教育》2020年第1期,第14-20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载教育部官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7/22/content_5626544.htm,最后登录日期:2022年7月11日。

1  司晓宏,樊莲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的理性困境及其超越》,《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第83-90页。

2  “技治主义”思想源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技术主义运动,不同学者对这一思想有不同的阐述,但总体上遵循“科学管理”和“专家政治”这两个基本原则,即主张用科学的技术方法来治理社会,由掌握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专家掌握政治权力。

猜你喜欢出路价值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价值3.6亿元的隐私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探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出路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0期)2016-12-14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考试周刊(2016年92期)2016-12-08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法制与社会(2016年32期)2016-12-01“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小黑羊的价值学苑创造·A版(2009年6期)2009-12-07放大你的价值恋爱婚姻家庭·青春(2009年3期)2009-08-04

推荐访问:义务教育 数字化 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