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以农村社会工作为例

韩芳

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

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除了需要继续发挥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更需要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和功能,实现两者同向同行,这是当前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的生长点。卓越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国情、社情、党情的充分把握,专业课程体量大、覆盖面广,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能够使学生尤其是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提升家国情怀和奉献“三农”的意愿。本文通过探索北京农学院“农村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点的农村社会工作课程思政,试图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载体,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调研走访教师和研究生,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在农业高校中的建设现状、师生的需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一)在教育理念上,部分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

部分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处于“孤岛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困境,研究生思政政治教育的重点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的课程上。而对于通过专业课程传授实现价值引领的全课程育人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专业课程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而没有更多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在课程体系上,农业院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高但实践效果不理想

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思品的现象。农业院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所以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事“三农”领域工作的人才要有高尚的情怀,正如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北京农学院校训“厚德笃行,博学尚农”一样,这些校训充分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仅靠思想政治课程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不够的,要把德育渗透到每门专业课程之中。

(三)在师资建设上,当前教师课程思政的培训有待加强

一方面,部分的高校专业教师博士毕业后忙于钻研业务和专业课教学,尚未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教师在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系统性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能力训练安排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四)在课程思政授课效果上,研究生仍然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思想政治的问题

部分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把重点放在研究生科研训练、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承担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上,很少关心学生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效果,具体研究生课表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到,专业硕士两年期间约有10 门专业课程,5门公共课,其中专门的思政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方法论。每周一次的研究生尚农大讲堂是北京农学院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是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进校园,与研究生沟通交流国内外“三农”政策法规及“三农”前沿理论,提升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研究生教育属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对高层次人才应有更高的素质要求。尚农大讲堂在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注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情操等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尚农大讲堂已经打造成为北京农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尚农大讲堂部分主要内容见表2。

党中央、教育部及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为各高校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制度建设、实践探索等方面的保障。2017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全国高校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但是目前高校中关于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聚焦在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教育思想、承担的教育责任、体现的教育方法、改革的方向目标等方面的理论解读层面,在路径探索、典型案例凝练和推广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农业院校目标是培养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奉献“三农”情怀的要求更高。因此课程思政要落地为课堂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都要深入思考,打造一批高水平的优秀课程,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的优秀人才。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课程农村社会工作为研究生院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方面,农村社会工作教学团队以培养面向乡村振兴,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的“三农”领域复合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育人导向,立足农村社会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专业发展状况嵌入价值引领,全面推进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基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培育目标,结合当前重大战略及规划,遴选两门专业课程(农村社会工作、涉农法律问题研究)进行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组通过培训引导各试点课程授课教师充分研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既遵循专业课程建设的规律和逻辑,又遵循研究生群体思想观念变化规律和认知规律,形成思政育人效果突出的研究生课程思政试点项目课程群,通过课程思政育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下面结合农村社会工作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对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教学设计和特点进行具体阐释。

(一)在专业课程中嵌入课程思政元素

根据专业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等课程思政理念,项目组将课程思政元素嵌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过程、成绩考核中。这一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专业基础知识讲授、教学形式及考核形式可灵活多样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农村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课程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与文化等。

例如农村社会工作课程是面向农村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由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构成,采用项目式实践和服务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三农”的情怀、关注弱势群体的价值观,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该课程的嵌入式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教学环节嵌入培养研究生“三农”情怀。任课教师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校内师资和校外专家资源,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在课程中专门嵌入“‘三农’名家讲堂”,邀请国内高校“三农”问题研究专家、科研院所“三农”领域重量级人物进课堂,在课堂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结合重点行业领域及先进技术前沿的情况。

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采取服务学习的模式,通过校企、校政合作,研究生组成项目小组,开展专项服务,从服务项目设计、服务地点选取、需求调研到服务开展,校内外指导教师带领研究生小组走进农村社区,完成需求调研、方案设计和实施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务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中提升研究生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考核环节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采用小组项目展示与答辩的形式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邀请实务部门专家、一线村干部及村民担任评委,接地气而真实地对其开展的项目进行反馈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业意识。

(二)整合课程资源,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本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其他学科课程思政教学的支撑,依托农业院校自然科学学术科研资源优势支撑社会科学课程思政育人。这一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可以融入学术精神、学术志趣培育的专业基础及专业选修等课程,如依托农村公共管理、农村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现代农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等课程。农村社会工作课程的支持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带领研究生参观学校教育部、农业部等重点实验室,邀请自然科学教师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相关现场教学,提升学生对农业院校的归属感和对“三农”行业的兴趣。

其次,依托自然科学学科科研项目等学术资源加强思政教学,邀请专业教师开展课上专题研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涉农学科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学术兴趣。

再次,依托涉农类自然科学学科先进的实验室平台渗透思政教学,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平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对农业院校的归属感,提升学生对“三农”领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树立为“三农”奉献的职业生涯目标。

(三)拓展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整合行业专家资源和行业重点单位的实践资源来补充课程思政教学,依托农业领域、涉农产业界、学术界等校外资源优势充实课程思政育人内容。该路径适用于课程内容受限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讲授,但又可以融入行业认同度、行业情怀培养的专业基础、专业选修等专业课程。

首先,邀请“三农”产业界专家拓展思政教学的内容,邀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负责人、市民农园等行业专家参与课堂的授课与研讨,解读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三农”领域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其次,带领学生赴金六环、红泥沟农场、小毛驴等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提前接触涉农行业,培养他们的行业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最后,邀请社科院农发所、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三农”领域专家进课堂,全面解读当前国内外前沿理论,鼓励学生参与实践补充思政教学,设计“三农”主题研究项目,让学生去农村社区实践调研,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学生的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依托农村社会工作推进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所有的课程思政建设都要依托于专业课程,增强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实践教学对学生的驱动力,使得毕业生兼具“三农”专业领域知识和热爱“三农”的家国情怀。

第二,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动员专业师资力量,发挥专任教师的榜样作用。专任教师从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几个方面把课程思政和学生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支有担当、有思想、有格局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队伍。

第三,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相互促进,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同时在思政课程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和热爱。应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服务乡村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卓越人才。

猜你喜欢农业院校专业课程三农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9期)2022-05-17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高教学刊(2022年11期)2022-05-05“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大学·课外阅读(2022年3期)2022-04-25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黄河黄土黄种人(2022年4期)2022-04-23“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7期)2022-04-15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2年8期)2022-04-13赞分盐镇裕牛村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2期)2018-05-10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农家书屋(2017年4期)2017-04-27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农家书屋(2017年3期)2017-03-30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推荐访问:农业院校 社会工作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