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引领贯穿中医临床实习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朱翠贞 王丽华 张卫平(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中医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一切工作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中医临床实习教学是对大五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训练,是学生成为医师的过渡时期,也是培育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阶段。传统的中医药教育即注重医术的习得,也重视传统文化、高尚医德的传承。但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通常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分为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两个方面,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及考核标准,而医德医风等价值引领目标被模糊地包含在两个方面中,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育人效果。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医临床实习教学要把中医临床思维、中医临床技能和价值引领并列为三大教学目标且有机结合,在专业能力训练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传播专业底蕴,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守好医学生通往医师的这段渠,落实育人责任。实现价值引领的中医临床实习教学目标,需积极研究和实践探索。

“医乃仁术”精准刻画出中医追求德术并重,可以说,中医天然蕴含思政育人基因,高度契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医内嵌思政育人基因构成以下3个价值引领目标,是中医临床实习教学目标,也是每个中医人的永恒灯塔。

1.1 高度的文化自信

1.1.1 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人民群众对于政权的赞同态度、支持行为及由此产生的对政权代表的国家的心理归属感。具体到新时代的中国,就是坚持和认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近代中医从濒临消亡境地,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由衰转盛为传统文化焕发生机提供现实可能性;
另一方面是党和国家的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方针和政策,推动中医药自身的发展,这两方面统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中医人须坚持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在行动上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医药事业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1.1.2 中医自信 第一,中医学术自信。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药从业人员在学习及实践中提升中医学术自信:一是在中医经典书籍和前人理论的学习中,培养和建立自信;
二是在早临床、多临床的实践中,用中医临床思维解决问题,依靠真实疗效增强自信;
三是在临床实践经验中发展中医,积累自信。中医在现代社会面对现代人类重大疾病,遵循传统研究方法,借用现代科学技术[2],在守正创新中为守护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

第二,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学术为中医药文化提供科学并丰富的资源,是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基石。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专业人士有责任在全社会弘扬中医药文化,厘清一些错误的认识,让民众在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中医价值观及理念,这既是坚持文化服务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是中医药事业能健康发展的群众基础。同时,要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不同国家分享与交流中医药文化,让中医药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彰显魅力,增强自信。

1.2 高尚的医德医风

1.2.1 钻研医术及团结协作 习医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在中医现代化过程中,中医人要有开放包容精神,坚持中医思维,吸收西医和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坚持钻研医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负起医者使命。另外,还要善于与同事、同行交流与合作,在团结协作中干事谋业、增强能力,提升修养。

1.2.2 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核心是救治患者,因医疗相关信息的不对称,患者及家属常处于被动状态。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不仅涉及患者和医生,还涉及医院管理、医疗卫生体制及社会舆论,本文仅涉及医者角度。建立信任的医患关系,要坚持三原则。首先,患者至上、生命至上、一视同仁的行医理念。“医乃仁术”是中医行医理念的最高概括,也应是今日中医恪守的传统。以患者为中心,用精湛医术治病,一视同仁对待所有患者;
其次,医德和法律两个底线思维。在和患者的交往中,尊重患者及保护患者隐私,且不以医谋一点点私利;
再次,医患有效沟通。与患者沟通,医生要持诚恳并共情态度、有对话交流技巧和化解冲突能力。

1.2.3 勇担社会责任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利泽苍生是千百年医者的追求。面对少数群众生命安全需要医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每一位医生都要勇担社会责任,提升应对能力,做好平时是医生,特殊时期是白衣战士的准备。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一定去承担了什么社会责任,可转化为学生是否具备奉献精神的考核目标。

1.3 科学的方法论

1.3.1 整体思维 经历数千年演变至今,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思维仍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思维工具。中医临床思维,本质上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尤其是哲学与中医实践融合而形成的基本方法。中医临床思维既是方法,指导中医的诊疗,也是立场和态度,引领习医者价值取向。中医学习者一定要掌握整体思维,并在工作、生活中运用,如:关心“得病的人”,“病”与“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注重“病”,还要给病人以人文关怀;
从全局的立场考虑问题等。

1.3.2 唯物辩证法 中医临床实习教学极为重视思维能力训练,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强化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二者在思维训练方面契合。但中医临床思维受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影响,未达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方法论,适用一切学科指导和现实问题的分析,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带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并理论联系实践:一是自觉地将它与中医临床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到整个诊疗实践中;
二是自觉地用来指导个人成长、发展及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中。

对实习生在科学方法论这一价值引领目标的考核上,可转化为是否有全局观、主动学习唯物辩证法。

课程思政能否实现价值引领,关键在教师[3]。青年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的价值取向决定其未来职业生涯的价值取向,带教教师身负立德树人重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不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2.1 知行统一

带教教师在门诊、病房为患者诊疗过程中,其他工作及生活中,把贯穿中医临床教学的价值引领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知行统一的品行必定对医学生的价值塑造具有潜移默化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知和行的关系就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起决定性作用。医学生一年的临床实习本质是实践,跟随引导他们并以身作则的带教教师,认识到医生要具备什么样的价值观,并在反复临床中对中医医师应当坚守的价值取向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2.2 行医与育人相统一

带教教师身兼医生和教师两个职业身份,必须做到行医与育人统一。一方面提升临床能力,中医知识浩如烟海,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中医人要在临床一线并永葆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提升育人能力,首先要有育人意识。在教学中强化价值塑造倾向,自觉树立牢固的育人意识,时刻体现育人职责;
其次要有育人艺术。根据大五医学生的特点,采用相应教学手段,增强价值引领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2.3 个体意识和协同意识相统一

带教教师的个体意识,缘于中医具隐性知识特征,每个中医人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个体拥有但难以显性表现出来的知识和体验。然而,医者知识结构越全面,对自身隐性知识表达能力就越强[5]。带教教师对中医的信念、价值观、医患沟通能力等价值取向的隐性知识,依靠两种方式传递给学生:一靠学生临床观察中悟出来,但临床实习短暂,难以达到;
二靠带教教师表达出来,因而带教教师要有协同意识,与院内外同行、校内外相关学科专业人士,特别是与思政课教师团结合作,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对隐性知识的表达能力。

实习医院不同临床科室对大五学生进行中医临床培训,带教教师把价值引领贯穿教学过程的具体路径如下。

3.1 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

每个临床科室建立师生教学共同体,营造和谐学习环境,实现教与学的任务,达到学生成才愿景。其一,临床科室全体人员钻研医术、爱岗、敬业、诚信,教师间团结协作,以榜样影响学生;
其二,学生主动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互相交流、合作;
其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互信、互动,带教教师不仅指导学生临床实践,还要在真诚的互动交流中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紧扣价值引领目标并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开展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

3.2 灵活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

3.2.1 注重价值引领的“言传”引导 中医临床实习教学要以“言传”的显性教育,彰显价值引领。第一,在典型案例的床边教学中,带教教师以中医临床思维分析患者病情,如何诊断和治疗,表达方式要专业化和规范化,也需在适当时候,联系学生成长或社会问题选取生活化表达,既培养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又对现实有回应,突出科学方法论的价值。第二,在专题教学的示教课中,带教教师以专题理论联系临床病案,加强对学生价值塑造的引导:理论讲授环节,按照价值引领目标提醒学生收集病案时应注意事项,体现人文关怀;
病案汇报和讨论环节,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诊疗方案的汇报和讨论;
总结环节,根据学生汇报、讨论的听取记录与教学门诊、教学查房、平时学习中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对应理论讲授环节按照价值引领目标要求学生注意的事项,分析学生在收集病案过程中的言行,指出对错,鼓励对的做的更好,要求错的立即改之。第三,在专家讲座中,讲座内容要结合价值引领目标,如抗击新冠疫情的专家讲座,要讲述抗疫精神。

3.2.2 注重价值引领的“身教”示范 中医临床实习教学要发挥“身教”的隐性教育功能,润物细无声地教育学生。第一,坐诊、查房过程中,学生看到带教教师如何用高超的中医技术救治患者、如何一视同仁地对待患者、如何廉洁奉公、如何弘扬中医药文化、并在有效的疗效中坚定中医自信。第二,科室医护团结协作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在未来工作中,如何和他人团结协作,干事谋业。第三,承担社会责任中,学生耳濡目染科室医护人员参加义诊或其他服务社会的形式,感受到中医人有奉献精神。

3.3 优化价值引领目标的考核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医临床实习教学,中医临床思维、中医临床技能和价值引领构成三大教学目标,要在原有出科考核基础上明确对价值引领目标的考核,包括考核内容、成绩占比、考核方式方面进一步优化。

3.3.1 价值引领目标细化为具体考核内容 价值引领目标,对实习学生未来有引领作用,但在短暂的轮科临床实践中,考核有侧重点。可将3个价值引领目标细化为具体考核内容,即10个细则:高度的文化自信方面,是否在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坚持中医学术自信、对身边人群有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的言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尚的医德医风方面,是否勤奋学习、与小组同学团结协作、尊重患者及生命至上、道德和法律底线、与患者有效沟通、奉献精神;
科学的方法论方面,是否有全局观和主动学习唯物辩证法。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10个细则中,医德医风占了6个,符合教育部要求。

3.3.2 价值引领目标考核占出科考核总成绩比例 价值引领贯穿中医临床实习教学全过程,既要明确具体的考核内容,还要明确考核占出科考核总成绩的比例,我们认为出科考核成绩=价值引领部分(占总成绩15%)+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临床技能两部分(共占总成绩85%)较为合适。

3.3.3 价值引领目标考核纳入过程性考核范畴 过程性考核就是传统的平时成绩,学生必须在实习过程中注重对价值引领目标细则的践行,将10个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然将影响出科考核总成绩。这部分成绩由带教教师、学生本人、学生所在小组共同评分,分别占价值引领部分考核成绩的60%、20%、20%。

医教协同是学校、医院、政府相关部门等共同参与协调管理医学人才培养,是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保障。

4.1 多方化解推进课程思政的限制性因素

临床实习教学本身就有一些限制性因素,如:带教教师不仅临床工作任务重,且科研考核、职称评聘压力大:患者及家属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操作;
学生面临找工作或考研准备而不愿意投入到实习中等。推进课程思政,在临床实习教学中贯穿价值引领,更需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实践、考核。要多方化解这些限制性因素,减轻带教教师现有压力,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实习生的培养上,制定相关制度请患者及家属配合临床实习教学,提高学生实习意愿等。

4.2 助力提升带教教师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属于思政教育学科,需跨专业整合研究。开展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带教教师要做到三个统一,但还需借助医教协同提供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及资源,帮助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助力提升带教教师育人能力。

4.3 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进中医临床实习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指对课程思政整体推进实施、教学各环节的分析研究和评估。构建与中医临床实习教学相应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有效推动学校、医院、科室、带教教师等不同层级组织推进课程思政,让带教教师有规可依提升教学质量,及时反馈评价提高育人成效。课程思政评价主体有:管理主体是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医院、科室,实施主体是教师,实施主体的另一主体是学生,社会主体是用人单位[6]。由此可见,评价主体跨部门跨单位甚至跨区域,需借助医教协同平台才能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中医药育人思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中国现代中药(2022年9期)2022-10-10《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环球中医药(2022年8期)2022-08-26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3期)2021-07-16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安徽医学(2020年6期)2020-07-17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推荐访问:贯穿 引领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