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

□张 璐 张建江

(1.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4;
2.山西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新兴市场是指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所在的市场,以“金砖五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国家为典型代表。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国际背景下,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跨国企业的国际化正成为整合、配置全球资源,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本国的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较为落后,无法完全通过内部研发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纷纷选择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等国际化方式获取先进技术,以期突破发展瓶颈。国际化为新兴市场跨国企业提供了发展平台,使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获取资源,从而加强在本土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以中国企业为例,结合案例探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四种国际化战略,分析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进程中规避风险提出建议。

在国际化战略选择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国外设立工厂,生产本地化,如海尔、TCL等;
第二种是直接出口自有产品,如华为、富士康等;
第三种是并购国外企业,如吉利、联想等;
第四种是产品贴牌出口,如格兰仕、源飞宠物(一家宠物玩具制品生产企业)等。下面将结合中国跨国企业案例,分析这四种不同的国际化战略。

(一)海外投资设厂

海外投资设厂是指企业在海外开办工厂,直接在海外市场生产、销售的方式,也就是“绿地投资”。海外投资建厂可以帮助企业绕开贸易壁垒,节约生产成本,但在建设前期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见效较慢。

海尔是享誉全球的家电生产制造企业。企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置了广泛的制造工厂,并实行“先易后难”的发展战略:首先进入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产品市场,继而走向发展中国家。最初,海尔的主要战略是发展出口产品,可是由于外国市场对来自我国的家电认可度不高,再加上世界各国对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贸易壁垒限制,导致出口收益不佳。屡败屡战后的海尔开始在国外建设工厂,以本地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为发展重点。1999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首个海外制造工厂;
2001年,海尔在巴基斯坦设立第二家海外工业。海外设厂不但帮助海尔顺利越过了贸易壁垒,也使得海外销售迅速发展起来。海外投资设厂虽然做到了生产本土化,也顺利地规避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但是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高昂生产成本会吞噬掉海尔在国内市场积累的低价优势。因此海尔也开始了跨国并购战略。通过海外设厂与收购,海尔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21年海尔在亚洲市场零售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到20.4%。

(二)自有品牌出口

自有品牌出口是指将终端销售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方式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产品的直接出口能够充分利用本国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快速打开国际市场,但受运费和贸易壁垒限制,产品的竞争力会受到影响。

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领军者,在产品出口方面卓有成效。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是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重点是建设自主研发机构和营销服务网络。在产品方面,华为始终坚守着自主品牌的出口方式。与海尔不同,华为采取的是“先易后难”策略:在国际化初期避免与发达国家硬碰硬,先进军发展中国家市场,时机成熟后才进入发达国家。目前,华为5G设备已经遍布六大洲,大有覆盖全球之势。不过,华为也将于2023年在法国建立第一家海外工厂,以期实现欧洲市场的本土化生产。

(三)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份和资产,从而实现资源所有权转移的一种方式。跨国并购是很多企业国际化扩张都会采取的一种形式,能够帮助企业迅速进入目标市场,并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各种资源。但是并购需要企业有雄厚的资金,财务压力较大,还需要面临并购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经营管理问题。

并购是中国跨国企业青睐的一种海外投资方式,在并购过程中,既有暴风影音并购英国MPS后损失惨重、导致破产退市的失败案例,也有吉利并购沃尔沃后实现互利共赢的成功案例。吉利公司从最初的低端市场,在收购沃尔沃后逐渐过渡到高端市场。2010年,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100%股权。收购沃尔沃后,双方相辅相成,不仅完成了基本的战略转型,而且成功实现互利共赢,取得了巨大的利润。

(四)贴牌生产

贴牌生产是中国企业在消费品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现实选择。贴牌生产将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与外国企业的品牌优势相结合,将企业自身从品牌企业的竞争对手转变为合作伙伴。但是贴牌出口往往意味着企业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只是一种低端生产方式,一直以来饱受争议。

21世纪初期,格兰仕是国内典型的从事贴牌生产的企业,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基于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格兰仕原本希望在全球市场上打出自己的品牌,但未能实现,于是改用了贴牌生产这一低成本的扩张方法。格兰仕充分发挥低廉的成本优势,为多家品牌同时生产,产品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生产商,投资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均居行业前列。与此同时,格兰仕集团也通过价格战完成了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创新的转型,如今的格兰仕早已不是贴牌生产的“代加工者”,而是拥有自主创新技术和全新商业模式的综合性家电品牌。

通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分析能够发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照企业发展情况和国际经济形势而定。发展初期,企业往往可以选择直接出口或者海外建厂的方式开拓市场、积累用户;
在发展后期,如果得到资金积累,可以采取跨国并购这样一种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不同的战略有其优势,也难免会有弊端,因此企业在选择时要充分权衡利弊,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企业进入海外市场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外来者的劣势问题

由于外来者的身份,跨国企业在进入东道国时会存在经济、文化、地区、制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如果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了解情况不佳、信息缺失,会增加跨国企业的经营难度[1]。而且,由于国内市场往往在技术上较为落后且制度发展水平较低,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中往往处于强势地位,但是在技术更加发达但制度环境截然不同的先进国外市场中就会处于弱势地位。

(二)“来源国”影响问题

因为有些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会产生新兴经济体缺乏完善制度体系和先进研究技术的刻板印象,同时将这些负面标记强加给了新兴市场跨国公司。这些负面因素使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中处于不利地位。来源国劣势不仅会对新兴市场跨国企业的全球化能力以及在东道国的企业合法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研究表明,来源国劣势已经成为限制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能力的重要因素[2]。

(三)综合实力不足问题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发展还存在人力资源匮乏、现有人才国际经验不足、国际培训制度比较落后的问题。而国际化人才是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力量。国际化人才缺失会直接削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影响海外业务的顺利开展。还会阻碍企业全球化人才队伍的建立,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甚至可能阻碍跨国企业的长期发展。

国际化发展是跨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想要深度参与国际化,政府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一)政策支持

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及时研究并出台我国企业外商投资规定,对各类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活动加以统一管理;
并通过法定的审批流程及监管措施,对其在海外的经营活动进行规范。另一方面,要制定有利于我国公司境外业务的优惠和保护政策。例如,为提高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可以给予贷款和补助,特别是放松对技术产品出口的审查要求,给予外汇融资便利;
并实行对跨国公司的出口退税、税收优惠等。在宏观上,政府要不断强化本土创新体系的构建,为公司的国际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要坚持逐步放开资本市场,逐步放开外商投资管制,使得资本更加自由地流动,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便利。

(二)人才建设

为加强人才国际化建设,跨国公司中应注重人才国际化和企业数字化,并以国际化的创新人力资本来吸引全球的创造性资源。加强国际化人才队伍,培育具有全球眼光的优秀管理人员,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必须不断更新理念、建立健全优良的管理体系与规范,以培养多元化、国际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高素质的企业运营人才和管理者,从而促进公司国际化的发展[3]。

(三)克服双重劣势

针对外来者劣势,跨国企业必须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双向信息不对称,主动向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公开企业的身份信息,加强沟通交流,传播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组织学习和经验积累,否则就会加大外来者劣势和增加风险,不利于企业国际化进程。而在来源国劣势方面,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可以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促进身份重建,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包括“话语”机制(身份框定、传播身份故事)和“信号显示”机制(行为展示、企业荣誉和权威认证)两方面[4]。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展现企业的良好形象的方式消除身份误解,逐渐克服来源国劣势。

(四)国际化战略选择

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时,应充分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企业之间的差异。首先,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大型企业国际化对各自的企业绩效有不同的影响,因而中国大型企业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国际化经验。其次,大型企业国际化与绩效之间的关系也受到企业所在行业特点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国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不应混淆国际化模式和国际化速度,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应区别对待[5]。具体地说,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在实施跨国营销战略中,需要重点考察国外市场的优势、进入国外市场的机会、进入国外市场的规模以及在国外市场开发的方式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跨国公司有着不同的盈利能力,跨国公司在决定进入海外市场之前,一定要对当地的社会条件及其盈利能力进行系统全面的判断和研究,全面评估该国或地区对跨国公司的战略影响。企业内部的专家需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所能获得的效益、投入成本以及该国的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研究、比较和分析,尽量做到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平衡[6]。

(五)注重学习创新

知识是一种战略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之一。新兴市场跨国企业作为“后来者”,必须具备更优秀的学习技能,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这些学习成果并非单纯程度上的模仿,而是需要结合当地企业实际要求的借鉴与发展[7]。在与国外企业的投资开拓历程中,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实际也经历了一个内向国际化的过程。尤其是与外国公司的合作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技术储备,也逐渐从投资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带动自身发展,不断增强学习效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是追求利润的企业目标的必然选择,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根本战略要求。在国际化进程中,企业需要通过主动沟通交流消弭外来者优势,通过组织身份变革塑造新形象减少来源国优势,还要强化国际化人力资源,注重学习创新、逆向知识转移;
在国际化战略选择方面,要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与东道国优劣势,并做好成本利润分析;
政府也要扩大开放,制定法规完善海外经营活动,并适当给予跨国企业税收和补贴优惠。在多方面的通力配合下,中国跨国企业定能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走好国际化之路。

猜你喜欢跨国企业海尔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环球时报(2022-11-16)2022-11-16聚焦港口国际化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海尔卡奥斯:时代面前,当仁不让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海尔与望远镜和天文台的故事军事文摘(2020年24期)2020-02-06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中国信息化周报(2019年19期)2019-06-25海尔引领直驱洗衣机新趋势:直驱产能迈入千万级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从园区化到国际化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①中国商论(2016年32期)2016-07-15海尔变革中国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推荐访问:国际化 跨国企业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