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陈土墙

统编教科书通过“双线结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来组织编排。尤其着力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解细化在课文及课后习题之中。可见,课后习题是统编教科书中语文要点的重要载体,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依托课后习题进行教学设计,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总是认为课后习题为课堂之后的巩固习题,只是简单粗略地处理;或者在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就算结束了。这样只是将课后题的功能简单粗放地运用出来。那么应如何充分钻研统编教科书,紧扣课后习题,优化课堂教学,在课堂中落实语文要素?以下笔者结合个人实践将课后习题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一、依题设计课前预习,让预习更精确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它可以为课堂上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完成教学目标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统编版教科书的课后习题凝聚着编者对课文的深度解读,对课文预习能起到引领和启发作用。如果课前预习时能依托课后习题,将能增强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初步认识,进而在课堂实践中落实语文要素。

如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后第一题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这是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对于一些人名、地名,学生都会感觉陌生,读来又特别拗口。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让他们能更加流利地朗读课文呢?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预习作业:(1) 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人名,如“哈尔威船长、奥勒福大副”等,多练习几次,把它们读正确;(2)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出现的地名,如“安普敦、根西岛”等,反复读几次,把它们读清楚;(3) 用圆圈圈出两艘船名“玛丽号”“诺曼底号”。这样按照类别进行归纳后,学生通过课前自主阅读和思考,不仅能朗读好课文,还能理顺事件的相关人物、地点,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课堂能够有效落实语文要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依题设计教学目标,让目标更精准

统编教科书课后习题是围绕单元的训练要素而出的,是编者编写意图的集中体现,为教师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该怎么教提示了教学思路。可以说课后习题体现了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时的指南针。因此,我们在制订课文教学目标时要多关注课后习题,不能把课后习题仅仅当作一道简单的问答题,而应关照全文,研究课后习题所蕴藏的目标指向,紧扣习题设计教学目标,就能使目标制定得更精准,促进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后练习安排了三项内容:1. 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2. “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3. 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仔细思考这三道课后题,发现课后题的内容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精心设计,分别指向朗读、理解、感悟三种学习形式,属于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而且由易及难,逐层递进。特别是第二道练习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正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一要素的具体体现。结合这三道课后题,我们就可以从常规教学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学段目标三方面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1. 识字13个(“酣、遣”等),写字15 个(“隆、卑”等),積累“窟窿、混乱”等词语;2. 找出具体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并朗读文中对话,从而感受他的品质;3. 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联系生活实际或看过的文学作品,交流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三、依题设计汉字教学,让基础更扎实

翻开统编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篇课文的课后第一部分呈现出来的都是认字生字的识记和书写。因此,识字写字教学应作为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应力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识记生字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可以使用加一加、换偏旁法、组词法、联系生活经验法……以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的生字时,在指导学生学习“窟窿”这两个字时,引导学生关注两个字的偏旁都是穴宝盖,穴宝盖的字很多与洞有关,进而初步猜测“窟窿”的意思是与洞穴有关;在学习“腹”字时,引导学生抓住“腹”字的声旁和形旁,抓住形旁“月”字旁,知道与人的身体部位有关,抓住声旁“复”猜测整个字的读音。

生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识记生字,还要求会书写生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加强学生的写字指导,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书写要点——一看结构,二看关键笔画,让学生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能按照生字书写要点正确书写生字。在中年级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生字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学好汉字。

四、依题设计朗读教学,让感悟更深入

四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朗读教学的指导。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每次朗读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诺曼底号”遇难记》这一课中出现了许多简短的句子、不同情境的句子,学生刚接触难免没办法正确朗读好。《“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后第一题是“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在指导学生朗读当时情况紧急的句子时,我先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逃生画面,进而创设了含有音乐和画面的背景,学生基本上能够入情入境地读出当时情况的紧急。在读“震荡可怕极了”这一段时,要能抓住短句的停顿非常简短,关键词读出重音,进而读出形势的日趋严峻。在指导学生朗读“黑暗中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体会一下这些对话描写有什么特点?二是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时,也要关注朗读方法和技巧:1. 根据情境注意语音、语气、语速和重音的运用;2. 理解文中人物情感表达,带着情感深入地读;3. 本次对话是在当时非常混乱的情况下进行的,既有问话也有答话。注意不同人物的语调语气,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是“简短有力”。朗读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句子都极为简短;分行来写人物对话,醒目突出;对话中提示语言也非常简洁。这样的环境,配上如此简短有力的对话,能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形象。

五、依题设计教学流程,让教学更精细

课堂是落实语文要素的前沿舞台。统编教科书里的单元语文要素在编者的精心安排下,依照篇章节的特点分解细化在相应课文的课后习题当中,课后习题已成为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落实语文要素的重任。因此利用课后习题设计教学活动,可以集中火力对准靶心细化落实的步骤,搭起落实语文要素的支架,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变得简约、精细、有深度。如课后练习第二题:“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学时应紧扣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教学时,先让学生自主读书,圈画批注有关语句,写出阅读时的理解与感受;然后小组交流客轮即将沉没之际,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语句,从以下三个板块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品质,理解文章主旨。

(一)抓对比

“诺曼底号”刚刚遇难時,可怕的震荡给乘客们带来了极度的恐慌,他们“奔跑”“尖叫”“哭泣”,场面混乱不堪。而哈尔威船长的一声吼喝,一下子镇住了惊恐万状的人们,足以表明他的威严以及危难时刻的那份沉着冷静。鲜明的对比写法,更能体现他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品质。

(二)抓对话

黑暗中那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船长一共说了八次,短短几个字,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急促的气氛,既体现了时间紧迫,容不得仔细商量、动员,更表现出船长的果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设身处地地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心情、神情或动作,读出画面感,读出急迫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三)抓动作

当他果断沉着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时,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徐徐沉入大海。课文的插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巍然屹立”“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这是一座黑色的雕像,更是一座不朽的丰碑,虽然他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伟大品格将永驻人们的心中。

这样对准课后习题这个靶心,把思考题进行了分解,在课堂上设立梯子,层层推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逐步梳理信息,使教学过程更精细化,既让学生掌握要点,又落实本课的语文要素,做到一课一得。

六、依题设计表达训练,让语用更充分

四年级有些课后题对文本的理解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多读读课文,就能在课文中迅速找到课后习题的答案。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和文本深入对话,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但是有些课后练习题有一定难度,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进行回答,需要学生分析整合,组织语言,学会表达。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课后习题“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让你对生命有了怎样的体会”,我先让学生尝试小组内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进行回答。我首先出示补充式的句子,让他们进行回答。如:“我从课文中哈尔威船长_________感受到哈尔威船长_________的品质,就像_________一样伟大。”第一行我重点训练学生概括哈尔威船长壮举的例子;第二行我重点训练学生对人物品质的评价;第三行我重点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和人物。这样的训练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七、依题设计课后实践,让拓展更精深

统编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指出: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素养在课堂上得到培养,但要想开花结果还得需要大量的语文实践。统编教科书提倡一课一得,可要想让学生把在课堂上所获得的语文要素形成能力,变成素养,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所以课后进行适当的拓展尤为重要。如果在设计拓展运用时能依据课后习题,拓展就会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课后练习第三题指向个人的感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对生命的认识。生活中或是你看过的文学作品中,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和哈尔威船长一样,他们的生命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搜集相关事例与同学分享,并积累一些关于生命意义的名言,如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通过这样的拓展题,实现课内外无痕链接,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进一步培养了把握课文内容要点的实践能力,让课后拓展更实效。

总之,统编教科书课后习题不同于以往,它让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在教学时将课后习题作为预习的依托,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作为汉字教学的来源,作为朗读教学的资源,作为教学流程的明灯,作为语言运用的训练,作为课后实践的延伸。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将课后习题、阅读教学与语文要素的训练有机地融合,把课后习题转化为课堂活动,引领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诺曼底哈尔船长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21年3期)2021-03-25出发吧,船长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0年5期)2020-05-22当船长小主人报(2016年9期)2016-12-01船长,我的船长小布老虎(2016年5期)2016-02-28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电影故事(2015年29期)2015-02-27诺曼底之战军力对比新民周刊(2014年22期)2014-06-24诺曼底的70年百家讲坛(2014年16期)2014-02-11如果雨果的哈尔威船长说了假话西南学林(2012年1期)2012-11-12蚂蚁小船长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09年7期)2009-09-27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空降作战的特点及其启示军事历史(2001年4期)2001-08-21

推荐访问:课后 习题 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