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文化的守望者

天下娘,五谷粮;粜五谷,籴吉祥。

——民谣

在中国粮食文化的发展历史中,稻、黍、稷、麦、菽五种农作物,称为“五谷”。五谷是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作物,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发展和兴盛的基石。无论是《周礼》中记载的故事,还是汉代《氾胜之书》里“穗选法”的发明,再或者是《齐民要术》中谷物文化的讲解说明,都把“五谷”作为是谷物文化的发源。《皇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中国几千年以农立国,稷神崇拜和祭祀之风相延。对稷的崇拜经历了稷官—后稷—稷神的演变。古代稷神与社神祭祀往往并提,“社稷”成为国家的象征。从精神层面说,谷子以其耐旱、耐瘠、耐贮存等生物学特性,培养出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粟文化深深烙印在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人文情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文化实际上就是一部浩浩汤汤的农耕文化(五谷文化),五谷文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应该得到发扬和传承。

中国五谷作画第一人

2016年12月,咸陽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院长张景林教授的景谷艺术作品《金鸡报晓》通过CCTV7“美丽乡村快乐行”栏目被中央电视台收藏。该作品取材来自陕西、山西、河南、云南的黄谷子、黑谷子、黑豆、芝麻、大米等,共计9.6018万颗植物种子精心制作而成;2020年10月17日,“告别贫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出发”第五届特色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在湖南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民族节庆委员会、湖南怀化经开区等部门和机构主办,张景林教授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主题发言。会上,张景林教授创作的景谷艺术作品《你是大姐》被湖南大学和十八洞村联合收藏。十八洞村党支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十八洞金惠隆农民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隆吉,龙代表十八洞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全寨939位村民接受《你是大姐》作品。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他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十八洞村为国家“精准扶贫”首倡地,张景林因此创作了景谷艺术作品《你是大姐》。该作品采集湘潭韶山、湘西十八洞、延安宝塔山、延川梁家河、富平金粟山、北京龙骨山、北京先农坛、山西百谷山、山西稷山、陕西教稼台、湖北神农架等地20多万五谷颗粒创作而成。作品在本届特色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进行展览,得到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社科院、陕西社科院等的参会嘉宾和著名学者的高度称赞。

景谷艺术是将五谷在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已受到国内外收藏家及各单位组织的关注和青睐。张景林教授的作品先后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湖南雷锋纪念馆、中国书画报社、中国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组、台湾慈济会、香港佛学会、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国是会、西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及德国、法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埃及等国内或国际的组织收藏。

在中国五谷文化史上,曾出现炎帝、后稷直至袁隆平等对中国农耕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一代先祖、宗师和农耕科技探求者。以教稼台为主要申报单位和传承代表组织的五谷文化,更是入选2009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名录”。作为新一代五谷文化探求者的张景林,以景谷艺术不菲成就成为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在2019年中国五谷文化成功申遗之际,他以一个创新艺术研究生的身份,精选98幅景谷艺术作品,在北京国粹菁华苑举办的“华夏五谷·山水秦岭·张景林景谷艺术作品展”上表示祝贺。这一举动再次弘扬了“世界五谷的发祥地在中国,中国五谷的发祥地在陕西”的五谷文化根祖理念。

被誉为“中国五谷作画第一人”的张景林,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中青年书画家百杰、中国西部专家库专家、陕西省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特邀艺术顾问、创新艺术研究生等头衔,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从1989年首创景谷艺术开始,他的作品接连不断在全国、省级书画及工艺美术大展上入展、获奖。2008年1月27日,张景林带着他的五谷画荣登北京大学讲坛,作了题为“五谷文化与景谷艺术”的专题演讲,赢得了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关于他的五谷画作品的研讨会也在北大举行,到场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国学大师冯其庸、著名作家冯骥才等,一致给予五谷画高度评价。让他自豪的是,北京大学为此还专门举办了为期5天的五谷画专题展览。有关专家认为,在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的今天,张景林对五谷文化的创新和升华,使传统的食文化精神以另一种姿态进入了新的阶段,意义深远。2009年,张景林大师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专业委员会捐款20万元。张景林在受聘担任北大景谷艺术研发基地艺术总监期间,培训陕西、重庆、山东、四川、广西、内蒙古、江西、贵州等8省学员300多人,并被特邀在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展”,在深圳大芬美术产业商会举办了“华夏五谷——张景林景谷艺术作品展”等。

20多年来,张景林痴于景谷艺术,年复一年,孜孜不倦,采用五谷万余斤,创作作品万余幅。他用五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2005年10月,景谷艺术《十大元帅》在国家军事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2007年10月,张景林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0年2月,张景林被文化部授予“共和国杰出工艺美术最高成就奖”荣誉。2011年9月起至今,张景林赴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创作景谷艺术航天系列画,随后将举办全国巡展。2013年,张景林在咸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创建民族艺术学院,景谷艺术正式进入中国高等教育的殿堂。

无师自通的乡村少年

张景林出生在周至县的一户农家,家里兄弟5个,没有女孩。母亲是方圆数十里闻名的剪纸能手,张景林从小见母亲剪窗花,熏各种图案、刺绣,耳濡目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会用剪刀,他就用刀刻,一次能凿10多层。由于家庭成分不好,他和哥哥都没有被推荐上中学。父亲让他学中医。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发现他特别喜欢画画,于是又让他跟着画匠学画画。当时主要是画墙画、炕围子以及棺材。张景林从小便有画画方面的天赋,躺在炕上看木楼板上因渗水洇出来的图案,像人、像马、像农具、像山水,抽象又具象,他便趴在炕上画。父亲鼓励他画下去。村人知道后都来看,渐渐便传了开来,请他去画一些仰棚(顶棚)、灶神、窑画等。他画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深受大家喜爱。渐渐地,请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画棺材。画棺材分为软活和硬活,软活是直接在木头上画,主要内容为戏剧、二十四孝及龙、凤等图案。棺材五个面都要画,如果是高寿的话,需要画六个面;硬活是拿面或石膏、白灰加蛋清等材料,在棺材上堆成立体效果,然后再渲染上色。那时候,画一副棺材要300元钱,张景林画得好又不要钱,所以找他的人特别多。他认为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一方面比在家里吃得好,既锻炼了自己,又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有一种成就感。因此,他乐此不疲,随叫随到,不像其他画匠有那么多讲究。他好奇心很强,对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总要弄个清楚,心里才踏实。有一次,一户人家棺材下葬时挂着一串红灯笼,特别圆、特别精致,鲜艳夺目,搞不清是什么材料做的。他就想摸一下,奈何没有机会,结果一直跟到墓地,眼看棺材下葬了,孝子进去扫墓,他忍不住也跟着跳了下去,伸手摸了一把,发现是鸡蛋做的,结果给摸坏了。人家不依不饶,要他赔偿。这件事之后,他发现,做什么东西要想出彩,必须要有出人意料的材料,才能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画棺材的时候,有的棺材赶得紧,人死了就摆在旁边。白天人来人往,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有些怵人。有一次,一个人非正常死亡,半夜一阵风吹来,死人的寿脸纸突然滑落,十分恐怖。张景林吓得大叫一声跑了出去,从此再也不敢畫棺材了。

除了景谷艺术,张景林书法功底也非同一般,曾多次获奖。他说自己的书法都是小时候写春联练出来的。那时候,学校写大字报、画宣传画、办黑板报等都离不开他,他成了学校有名的艺术人才。

谈起与五谷艺术结缘,张景林说,有一次,自己去楼观台,发现财神庙上墨迹未干,就往上洒五谷杂粮,往泥捏的牛、羊上面粘有颜色的粮食,叫“五谷奉献”。这些动物都是用香灰与泥巴和起来制成的,上面沾满了谷子、黄豆、黑豆、小麦、糜子等颗粒,丰富多彩,鲜艳夺目。但张景林觉得他们做得并不好,因为墨迹干了粮食会掉,泥捏的牛、羊身上的粮食受潮后会生虫。受此启发,回家后他在木板上堆了一个牛头,然后沾满了五颜六色的粮食颗粒,觉得十分有趣。张景林开始尝试在一些木板上做五谷画,他觉得这项技艺可以发扬光大,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门类。

1982年,张景林通过自学,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咸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礼泉县教育局。局长发现他字写得不错,把他留在局里,没往下分。后来,张景林在学校入了党,被调到县委组织部。组织部管理比较严格,不能留长发、穿喇叭裤……但他是个喜欢随意的人,于是便申请去了团委,那里可以打球、照相、写字、画画,张景林感觉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变得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

财神庙之行后,张景林便喜欢上了五谷作画。他常常别出心裁,制作出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五谷画,受到大家的好评。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对艺术的理解,张景林开始研究与五谷相关的文化。他小时候便听老人讲“天下娘,五谷粮”的俗语,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发现人与五谷的历史源远流长,张景林认为如果在这方面钻研,是可以搞出名堂的。

锋芒初露,一鸣惊人

20世纪90年代,礼泉作为全国试点县,要求干部下乡挂职当村支书。张景林每到一户,都会让人家把各种粮食都拿出来一点,然后随便堆一个图案,大家觉得很神奇。后来他发现,有一种黑小麦色泽明亮,但鸡不吃,所以没有销路。后来才知道这种小麦是做咖啡用的,在当地派不上用场。这种黑小麦又黑又亮,他上门求了一袋子,专门用来作五谷画,效果特别好。

一年一度的杨凌农高会开始了,县委要求各村干部带着任务去,看能否给村里带回致富的项目。张景林到达杨凌后,发现会场用玉米粒摆了“玉米”两个大字,字体从黄色到白色过渡,特别醒目。张景林感觉大自然如此神奇,想起那些黑小麦、熊猫豆、高粱、糜子、谷子、各色豆子等,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如果做成工艺品,让粮食按颗粒而不是按斤卖,价格就会大增,一定是个很有前景的产业。

回到家里,张景林挑选了一些色彩各异的粮食制作成五谷画,挂在墙上,大家都觉得好看,但一时还没有人愿意花钱购买。经过分析,张景林认为,这些五谷画还是太粗糙,艺术性不高,所以没人买。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张景林觉得,既然是工艺品,就要精益求精,需要独辟蹊径,开拓创新,而不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种模样。一次去北京出差,在故宫博物院,他看到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五牛图》中所绘的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色彩以金黄和黑白为主,古朴大方。张景林突发奇想:如果用谷子、糜子和黑麦为主要原料,将这幅画制作成五谷画,一定很有意思。回家后,他在书店找到这幅画的影印版,然后开始认真准备,精心制作。作品制作完成后,张景林觉得非常满意,对比自己之前制作的那些画作,这幅画实现了质的飞跃。当时,他的哥哥办了一家铸铁工艺厂,效益不错,经常与南方的一些客户有业务来往。张景林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这幅“五牛图”挂在哥哥办公室。几天后,广西金鑫外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广诚前来洽谈业务,看到这幅五谷画后赞不绝口,非常感兴趣,提出要去礼泉看五谷画的工艺。张广诚总经理参观了张景林的工作室后,认为这样的产品可以出口,他想先订购一批,一个月要200幅。张景林说,自己还在上班,根本做不出来。张总说:“你可以组织一批人,对他们培训,然后让他们批量制作嘛。小伙子,大胆弄!如果资金缺乏的话,我可以先预付一笔钱给你。”张景林说:“我有工作,抽不开身啊。”张总说:“你那工作谁都能够代替,再说也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做这个五谷画的话,一定能带动一批人脱贫致富,体现出你的价值来。”张总极力鼓励张景林创办五谷画工艺厂,扩大规模,产品由他负责销售,并邀请张景林去参加广交会,花钱给他租了一个展位,摆了几幅五谷画,又雇了一个翻译,每天300元,给张景林安排了一家星级酒店,一天数百元。那时候,张景林对自己的五谷画还缺乏信心,觉得这样太奢侈了,心里惴惴不安,待了几天后就回来了。

张景林回到礼泉后,便开办了一个五谷画制作培训班,培训结束后让大家回家制作,他负责回收产品,验收合格后交给供货商。由于供销两旺,渐渐地,张景林的五谷画传了开来,许多人慕名前来学习五谷画制作工艺,并走上了致富道路。1994年,央视7套“致富”栏目前来采访。张景林的五谷画在全国正式亮相后,来自全国8个省的2000多名学员先后前来学习五谷画制作工艺,形成了一个产业群。2004年,央视《同一首歌》栏目组要来礼泉演出,希望张景林能带着他的五谷画登台亮相,并接受采访。张景林向县委领导汇报后,正好遇见时任袁家村支部书记的郭裕禄。郭书记说,专门请一次央视,花几十万人家都不来,现在人家专门要采访咱一个人,这对礼泉的影响很大,机会难得,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县委书记、县长高度重视,并提供支持。《同一首歌》节目组进驻礼泉后,主持人孟欣来到张景林家中参观,看到那些精心制作的五谷画,赞不绝口。节目组在礼泉演出时,张景林被邀请上台与礼泉县委书记一同向节目组赠送宣传礼泉苹果的一幅五谷画,现场爆发雷鸣般的掌声。那次随节目组前来的演艺界明星有潘长江、大兵、田震、闫学晶等,明星们纷纷与张景林握手,对他的五谷画赞叹不已。此后的日子,张景林和他的五谷画先后登上央视“科技苑”“乡村大舞台”“致富经”等栏目,声名鹊起。2005年,张景林被陕西省发改委授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景谷艺术正式跨入艺术殿堂,得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认可。

毋庸置疑,张景林创作的景谷艺术有一套自我的造型语言和表现技巧,有对自然、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以“勾擦含蓄、点染隐约、迹简意淡、构图简练、拙巧夸张”的原生态大写意为表现形式,达到五谷本体与艺术内容的高度统一,这也成就了工艺与美术交相辉映的整体艺术风格。多年来,张景林在五谷文化的本源、本土中得到启示,从五谷文化的本源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并自然地将这种潜在的艺术原型幻化为艺术形式。由于他透彻并创造性地理解了“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和“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矣”(《石鲁学画录》)等精辟见解,故而在景谷艺术创作中“一手伸向自然、一手伸向生活”同时,望眼苍穹,“内省虚室,率真而为。大胆地用大写意的美术语言,皴擦点染式的尽情挥洒,将自然风貌用天然色彩的方式,艺术地、自我地提炼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化传承中创造艺术》张景林拥有很好的书法功底,所以作画率真而大胆,超然而脱俗,别有情趣。他始终把传统与创新、生活与情感、中国画与西方画协调而臻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刻地体现传统五谷的艺术美,“向人性的灵魂深处反省和发掘”。

张景林说:“作画中我常想,五谷每个颗粒都是种子,有生命、有灵性。它来自于田野,归隐于民间。它从土里来,服务于人,又归于土。它是生命的永恒——永恒的生命!

“20岁时,我是站在地头看五谷;30歲时,是猫在城里看五谷;40岁时,是跑在山头看五谷;50岁,我囚在画室看五谷。也许到了80岁,就是在天上云头看五谷。景谷艺术对于我,就是心里看到的这样的五谷文化。为什么不断地用五谷作画,那是因为要看到更精彩的五谷的艺术,艺术的五谷,文化的五谷。”张景林如是说。30多年来,张景林以独到的创意专研特色民俗、吉祥纹饰、五谷源文化、名人肖像、原创理念等5大系列景谷艺术画作。这种将五谷文化理念与现代美学融于一体,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品位,更加提升了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

将传统民族技艺嵌入课堂

2013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有一门课深受学生欢迎,大家抢着去选、抢着去听,这就是张景林主讲的景谷艺术民族技艺培训课。这门课自开设以来,备受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景谷艺术已入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咸阳职院专门成立了“民族文化艺术学院”,首届报名人数多达500人。

景谷艺术与咸阳职院的结缘,还得从张景林和咸阳职院党委书记刘聪博的故事说起。

2011年,张景林通过咸阳日报社王永杰介绍,认识了刘聪博。王永杰与张景林在网上相识,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永杰提出让张景林给时任咸阳职院院长的刘聪博制作一幅肖像画。张景林提出要见到本人才能制作,因为仅凭照片做出来的人像比较呆板。两人一见如故,刘聪博留下一张一寸照片。几个月后,张景林制作完成,邀请刘聪博到家里参观,刘聪博被那些五谷画深深震撼,希望张景林能把自己的作品及收藏品拿出来办一次展览,让更多的人感受景谷艺术的魅力。后来,张景林又先后制作了杨利伟、陈忠实、任法融等著名人物肖像,栩栩如生。他制作的“十大元帅”肖像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刘聪博萌生了让这门民族技艺发扬光大的想法。他想将景谷艺术引入咸阳职院,成立民族文化艺术学院,专门开设培训课程,让这门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当时,张景林正在北京现代管理学院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做客座教授,每年授课两个月。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准备先开办一个艺术馆。开馆后,反响很好,于是开始申请办专业。开办专业需要在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备案。之前从未听说过这个专业,于是,省教育厅组织了13个专家对景谷艺术进行讨论。专家认为,这个专业应该成为民族传统艺术。经过两年的筹备,2013年,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文化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学院成立之初,面对一穷二白的局面,张景林有些一筹莫展。主要困难是:第一,新专业从无到有,之前谁也没见过,课程设置、规模等,无法参照,只能自己设计;第二,没有师资力量。除了张景林,别的美术老师不会用五谷作画,更不用说从理论上给予学生指导了;第三,招生问题。社会上对景谷艺术知之甚少,学生是否报考是个未知数;第四,教学管理。任何一个专业都需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办好。这方面,包括张景林本人在内都需要慢慢摸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案,然后在教学中不断完善。

传统的手工艺是一个复杂、精细的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学生的理解程度,取决于教法。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艺术教师,往往是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构图技巧,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教”上,课堂时间全部由教师掌控,学生被动地接受一切,长期这样,消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教以来,张景林一直追求教育的本真,不断探索和思考教育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关于民族文化视频推送给学生,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尽可能把发言、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

“每一次讲授课程,我都会自己先钻研,想一想这堂课该以怎样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容易接受,因为在课堂上,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张景林说。课堂上,他总能深入浅出,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他从不空洞说教、不批评人。“学生来听这门课,能学到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张景林的脑海里。他的课堂,严谨又生动活泼,大胆使用启发式教学。张景林希望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先“学”而后“教”,也就是先实践、先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体现理论知识,再根据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去教授知识。在景谷艺术公选课中,当讲到构图时,张景林不是简单地叙述干巴巴的知识,而是创设适宜学生建构和发展个性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信息来源,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中心向学生转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作画,提出问题、老师解疑,然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共同研究,启发学生思维,在抽象的理论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张景林希望学生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参与的方式多样化,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从开始的民俗文化故事展示,到看纪录片、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再到每个人操作演示,这些都是学生喜欢并频繁进行的活动,学生们都在主动地学、自信地学。“课前他总会花大量时间去备课,上课时更是经常利用一些小故事,让课堂变得不再冰冷,也让学生真正爱上景谷艺术。”一位老师说。“张老师的课语言生动、趣味十足、内容充实、知识性强。”听过这门课的学生说道。张景林的课堂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一字一句都能达到表达真情的境界。他的精彩诠释,引领着学生在传统民俗文化的长河中作了一次愉悦身心的畅游,使大家认识了人文初祖黄帝与农耕文化的渊源;华夏始祖炎帝做耒耜、守农耕、筮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意义;文字圣祖仓颉造字而有谷雨吟之神圣;国学宗师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五谷生焉”之儒家精髓。从起源到发展,从涓涓细流到磅礴气象,他的课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特色民俗、吉祥纹饰、五谷源文化、名人肖像、原创理念,这种将五谷文化理念与现代美学融于一体,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品位,更加提升了课程的艺术魅力。

张景林的景谷艺术课具新、技、高、动的特色。所谓新,是教法独特,以学生为主,先学后教,让人耳目一新;技,是掌握技能,每一节课都会有所进步;高,是课程立意高,将五谷文化理念与现代美学融于一体,充分发挥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完美结合的文化底蕴;动,则是指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变主动。“学生们粘景谷画时的快乐和自信给了我推广景谷艺术的动力,也给了我创作的灵感。”近年来,张景林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传承文化上,放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技艺一两年就可以学会,而创作是一辈子的事。我希望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掌握技能,把民族技艺传承下去。”

2019年10月30日晚,咸阳职院党委书记刘聪博为民族传统技艺专业师生作“景谷艺术的前景展望”报告。首先,刘书记概括了工艺美术大师张景林的艺术成就,解释了艺术、景谷艺术的内涵,讲述了张景林从小喜好艺术并成长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道路。刘聪博用奇、特、绝、妙概括了张景林的艺术风格,点评了《你是大姐》《习仲勋肖像》《航天英雄杨利伟》《陈忠实》《任法融》《刘文西》《慈母》《万里长城》等景谷艺术作品的特點,阐述了张景林的梦想,是在大学开办景谷艺术专业,培养景谷艺术传承人。第二部分,刘聪博讲解了咸阳职院设立民族文化艺术学院的初心。刘书记回顾了建立民族文化艺术馆、开设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景谷艺术传承人,让景谷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第三部分,对景谷艺术的前景展望。刘聪博从景谷艺术的用料和创作多样性讲起,指出要通过高校这个阵地,培养景谷艺术传承人,拓展景谷艺术品市场,壮大景谷艺术品产业,带动更多的人致富,过上美好生活。最后,刘聪博对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的学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深厚艺德,二是苦练技艺,三是丰富知识,四是大胆“三创”——创新、创艺、创业。

让五谷文化发扬光大

无论是考察五谷文化,还是思考景谷艺术,张景林始终认为,艺术必须在文化理念下,有独创性。张景林说:“20多年前的机缘巧合,让我接触到五谷的艺术,感悟艺术的五谷,勾起了我本有的个人爱好。加上文化创意的思考,一番波折之后,我一直在考虑我的个人特长和发展方向到底在哪。我走了十几个地区进行考察,走到今天,与当时的辛苦分不开。现在,我们有了35次不同层面作品的获奖,有了央视等媒体的多次报道,有了景谷艺术创作基地,有了景谷艺术馆,更有了民族文化艺术学院,景谷艺术还被编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景谷艺术这个文化产业,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这些认可和荣誉,在张景林看来,是一种难得的激励和鞭策。他说:“东西南北中,上下五千年,五色五行都在变,唯吾心依旧,痴爱自己独创、五谷而为的景谷艺术。”

张景林说:“我20年前做景谷艺术,那时不敢称艺术,叫五谷画,后来才慢慢叫五谷艺术,直至2000年叫景谷艺术。这个过程争议很大。央视编辑给了我启示,他们跑遍我生活过的地方,总结出一个题目《粘谷如粘金》,还给了一个小标题‘张景林——我的标准就是你的标准。这触动了我的心,也鼓舞了我,就有了景谷艺术。北大演讲,又有了中南海的题词‘中国五谷作画第一人,这使我更坚定地设计了景谷艺术Logo。那时,有广东、广西、浙江、贵州、内蒙、河北、河南、四川、重庆等省的人要跟我学习景谷艺术。当时的裁剪、书法、美术各种培训班,别人一期最多500元,我每人收5000元。还约法三章,不管吃、不管住、不固定时间教学。当时教了他们技巧,但现在回想起来,我那几年办班,在教会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总结自己、强化自己。那时,我找遍能看到的关于五谷的书,反复阅读。我教景谷艺术,教了8个省的2000多名学员,发现景谷艺术能用上每个人所学的专业。在《中国景谷艺术概说》中,我讲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最大的感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得意忘形,最佳效果是不可思议。对艺术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才可以创造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就在于根脉文化资源加上个性创意,这是尽快把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基本点和出路。我认为景谷艺术具备了。如今正处于文化产业强国的浪潮需要我们的创意,使世界唯一的、独立的、五千年连续不断的五谷文化变得鲜活起来,使五谷文化更富有生命力。所以,景谷艺术是值得做、也一定能做大的事儿,没做好就是我们的能力有问题。五谷文化发祥于陕西,延续于陕西,传递于华夏,关键是突破。五谷文化的艺术突破需要我们去整合,需要融入我们的思考、创造,形成全新的艺术理念,并发扬光大。这对于景谷艺术,对中国五谷发祥地——陕西,对于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最重要的。”谈起景谷艺术,张景林动情地说。

作者简介:

高鸿,陕西富县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百优计划”文艺人才,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开始,在《北京文学》《中国作家》《人民文学》等期刊发表作品,多次被转载。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爱在拉萨》《情系黄土地》《平凡之路》,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南泥湾》,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水无穷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一代水圣李仪祉》等,共6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入选《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长篇小说卷);《农民父亲》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柳青人社文学奖;《水无穷处》获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散文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等,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语文主题学习》(九年级)、《中国最美的散文》等,并屡次获奖。

责任编辑/孙明星

猜你喜欢五谷艺术文化走近乡间世界博览(2022年10期)2022-05-22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创意五谷画小天使·二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06-29创意五谷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5期)2018-06-22纸的艺术读者·校园版(2018年13期)2018-06-19因艺术而生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艺术之手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大寒旅游(2016年1期)2016-02-04爆笑街头艺术爆笑show(2014年10期)2014-12-18

推荐访问:守望者 文化